前不久,浙江台州一家玻璃企业因为屋顶的光伏电站起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时间,企业主对装光伏望而却步,但是,偶尔的一两起火灾,有必要成为大家“谈光伏色变”的原因吗?
在制造业领域,玻璃行业始终被贴上“高耗能、高排放”的标签。从石英砂熔融到玻璃成型,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持续稳定的能源供给,其中电力消耗更是占据生产成本的 “半壁江山”。随着近年来电价波动上涨、“双碳”政策收紧,玻璃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寻找高效节能的降本方案成为行业共识。而光伏电站凭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的特性,逐渐成为玻璃企业破局的关键选择 —— 但 “电站起火” 的担忧却让不少企业主望而却步。事实上,选对优质组件就能从源头规避风险,光伏不仅是玻璃企业降本增效的最优解,更是安全可靠的绿色转型利器。
一、玻璃企业耗能真相:电力成本成“压舱石”,节能迫在眉睫
玻璃生产属于典型的“能源密集型” 流程,其核心工序 “玻璃熔窑” 需要在 1500℃以上的高温下持续运行,且一旦点火便需连续生产 3-8 年(期间无法轻易停窑),这意味着企业需 24 小时不间断供电,电力消耗规模远超普通制造业。
(一)玻璃企业用电结构:熔窑与辅助设备“双高耗”
通过对中型浮法玻璃企业(日熔量600 吨)的能耗分析,其用电主要集中在三大环节,各环节占比及能耗特点如下表所示:
用电环节 | 占比 | 核心设备 | 能耗特点 |
熔窑系统 | 45%-50% | 熔窑电助燃装置、投料机、温控系统 | 连续高负荷运行,用电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断电可能导致窑内玻璃液凝固,修复成本超千万元 |
成型与深加工系统 | 30%-35% | 锡槽加热设备、退火窑、钢化炉、镀膜机 | 间歇性高耗电,如钢化炉启动时瞬时功率可达 200kW 以上,易造成用电负荷波动 |
辅助系统 | 15%-20% | 循环水泵、空压机、车间照明、办公用电 | 持续低负荷运行,虽单设备耗电低,但设备数量多(如循环水泵通常需 10 台以上),总能耗不可忽视 |
以日熔量600 吨的浮法玻璃企业为例,其日均用电量约为8万-10万度,按工业电价0.65元/度计算,每月电费高达156万-195万元,一年电费支出超1800万元。若遇用电高峰时段(如夏季),部分地区实行“尖峰电价”(电价上浮50%),企业每月额外增加电费支出23万-29万元,电力成本已成为制约玻璃企业盈利的核心因素。
(二)传统节能方式的局限性:降本效果有限,难以突破瓶颈
面对高企的电力成本,不少玻璃企业尝试过传统节能手段,但效果均存在明显短板:
设备改造:如将熔窑的普通燃烧器替换为低氮燃烧器,或为退火窑加装保温层,虽能降低5%-8% 的能耗,但单条生产线改造费用超 500 万元,投资回收期长达 6-8 年,且改造期间需停产,影响订单交付;
错峰用电:部分企业尝试将深加工环节(如钢化、镀膜)调整至夜间谷段用电(电价0.35 元 / 度),但熔窑系统无法停机,核心用电成本仍无法降低,且夜间生产需额外支付工人加班费,实际降本效果仅 3%-5%;
购买绿电:部分地区允许企业向电网购买绿电,但绿电价格通常比普通工业电价高0.1-0.15 元 / 度,虽能满足环保要求,却进一步增加了用电成本,与 “降本” 目标背道而驰。
相比之下,光伏电站通过“自发自用” 直接替代外购电,可覆盖企业 30%-50% 的用电需求,且余电可并网出售获取收益,成为唯一能 “从源头降低电力成本” 的系统性方案。
二、破除“光伏电站起火”焦虑:劣质组件是元凶,优质组件保安全
尽管光伏电站降本效果显著,但“电站起火”的担忧却让不少玻璃企业主犹豫不决。事实上,光伏电站本身并非“高风险设施”,近年来公开报道的电站起火事故,90% 以上源于劣质组件——如使用回收硅片、劣质背板、无防护电路设计的组件,在长期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出现绝缘层老化、电芯短路,最终引发火灾。
(一)玻璃企业光伏电站的特殊风险点:高温+粉尘加剧隐患
玻璃企业的生产环境对光伏组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熔窑、退火窑周边温度可达40-60℃,远高于普通工厂环境,组件长期在高温下运行,若散热不佳或电路设计有缺陷,易引发局部过热;另一方面,玻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石英砂粉尘、玻璃碎屑,若组件表面密封性差,粉尘进入内部会导致电路短路,进一步增加起火风险。
普通光伏组件在这种环境下,通常1-2 年就会出现背板老化、边框腐蚀等问题,起火风险随使用年限逐年升高。而优质组件通过特殊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能从源头规避这些风险,隆基 Hi-MO X10 “三防组件” 便是典型代表。
(二)隆基Hi-MO X10 “三防组件”:防起火 + 防热斑,双重保障电站安全
隆基Hi-MO X10 作为专为高耗能企业设计的光伏组件,其 “防起火”“防热斑” 功能精准解决了玻璃企业的核心顾虑,从材料、电路、检测等维度构建安全防线:
防起火功能:在局部鸟粪、树叶遮挡的情况下,该款组件可大幅降低阴影遮挡下的热斑温度,防止过热起火。经过实验室和实证案例的检测显示,在同样的树叶遮挡下,Hi-MO X10轻质双防组件的局部温度仅为80多摄氏度,而TOPCon组件高达到180摄氏度以上,从而可大幅度减少起火风险。
防遮挡功能:根据鉴衡认证历时两个多月的实证测试,HPBC 2.0技术在全光照未遮挡、模拟鸟粪等异物遮挡、模拟风光同场下阴影遮挡,在局部遮挡条件下,HPBC 2.0组件背板平均温度低于TOPCon组件约7.43℃,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可有效防范因局部遮挡而引发的安全风险。
三、企业实践:泉州新南益、华辉玻璃的光伏降本答卷
理论优势需通过实践验证,隆基Hi-MO X10 已在泉州新南益玻璃企业、华辉玻璃(中国)有限公司等头部玻璃企业落地应用,用真实数据证明其在降本、安全、高效方面的综合价值。
(一)泉州新南益玻璃:1.5MW 光伏电站,年省电费超 160 万元
泉州新南益玻璃是福建省知名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日熔量800 吨,日均用电量约 12 万度。2023 年初,企业在熔窑车间屋顶、成品仓库顶棚安装了 1.5MW 隆基 Hi-MO X10 光伏组件,搭配 300kWh 储能系统,实现 “自发自用 + 峰谷套利” 双重收益:
为了减少能耗成本,新南益决定利用闲置的屋顶资源,通过建设光伏电站节省电费支出。由于屋顶面积有限,因此新南益想要在有限的面积下实现最大容量的安装。同时,因为自身用电量较大,期望能够获得最多的发电。经过多方对比后,新南益最终选择了隆基Hi-MO X10单玻组件,组件功率为645W,每年发电280万度,每年可以实现收益168万元。在电站30年全生命周期中,可实现收益约5000万元。
(二)华辉玻璃(中国)有限公司:2MW 光伏电站,5 年即可回本
华辉玻璃(中国)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特种玻璃制造商,主要生产汽车玻璃、光伏玻璃,其深加工车间(钢化、镀膜)用电负荷波动大,高峰时段需额外支付尖峰电费。2022 年底,企业安装3.5MW隆基 Hi-MO X10 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模式,每年为企业提供472 万度的低成本用电,相当于为华辉玻璃节省标准煤 1420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800 吨。
四、装光伏选优质组件才能从源头防起火
对于高耗能的玻璃企业而言,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并非“选择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 “必修课”。光伏电站凭借 “一次投资、长期收益” 的特性,已成为行业公认的最优降本路径,而“电站安全”的关键,在于选择像隆基 Hi-MO X10 这样的优质组件——其“防起火”“防热斑”功能,不仅能适配玻璃企业高温、高粉尘的特殊环境,更能为企业提供25年的稳定发电保障。从泉州新南益玻璃的年省百万,到华辉玻璃的案例已证明:光伏不是“风险项”,而是“增收项”。随着“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未来,越来越多玻璃企业将通过安装光伏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