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兰迪机器黑科技系列之四:兰迪超大版平钢化技术-宋洁
类别:知识窗  日期:2025-4-23  来源:兰迪机器  点击率:672  打印 关闭

 

热幕交响:兰迪超大版平钢化技术重构刚柔之道

 

当城市地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勾勒天际线时,当阳光穿透机场穹顶在天空泼洒出流动的光瀑时,当幽蓝的波光在海洋馆的超大视窗上流转时,很少有人知道,制造这些长度达十米以上超大面积玻璃需要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加热炉连接处的热量流失、超大版玻璃边缘与中心温差引发的内部应力、冷却辊道造成的玻璃表面划痕等问题。这些技术瓶颈直接影响着建筑玻璃的尺寸极限和质量安全。

 

作为行业技术先锋,兰迪机器通过系统性研发攻克了这些挑战,逐步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优化炉体密封结构减少热量损耗、精准调控加热区域温度均匀性、采用气浮传输技术避免玻璃接触辊道等。当首批18米长无斑钢化玻璃在生产线成功产出时,不仅刷新了行业量产纪录,更让建筑设计师能够大胆采用更大尺寸的玻璃方案。

 

柔性温界消除温差突变

 

右侧有三块不同尺寸的矩形玻璃面板玻璃素材(商业使用)

 

传统钢化炉在面对超大版玻璃时,从加热室到风栅冷却段超长玻璃需要更长的输送时间,前后温差足以让应力撕裂整块玻璃,玻璃因温差的破碎始终困扰业界。

 

这场技术突围从加热炉的改造开始。兰迪工程师们在多个加热室之间架设的保温装置,加热室之间的间隔空间被有效的封闭起来,间隔空间的温度散失降到最低,避免急冷急热对玻璃板造成不良影响;当加热超长玻璃时,该保温装置可保证位于间隔空间的玻璃温度不会由于直接与大气接触而大幅降低,与位于加热室内的部分之间不会产生过大温差,保证了玻璃整体的温度均匀性。

 

全域智控驯服应力暗斑

 

8k超清现代都市风光照片,简约设计风格,主色调为蓝色、白色和灰色,冷色调为主,蓝天白云与玻璃幕墙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三栋高楼建筑,采用仰视角度拍摄。左侧建筑为高耸的玻璃幕墙结构,反射出蓝天白云,顶部有(商业使用)

 

在加热炉内超大版玻璃边缘因更接近炉壁发热管,温度总比中心区域高,在冷却阶段这微小的差异被急剧放大,导致玻璃边缘的过度收缩,应力斑在钢化玻璃内部蔓延。实验室显微成像显示,每平方厘米的应力差值突破15MPa时,玻璃的抗冲击强度将骤降60%,为建筑安全留下隐患。

 

面对超大面积玻璃加热不均匀的难题,兰迪工程师们将炉腔中的整个加热工作面中的所有气体喷口划分成按矩阵排列的一个个单元,并使各单元喷口所喷出气体的温度和/或气体喷出量智能可调,实现了炉腔中高温气体对流加热的区域控制,能够在加工超大版玻璃时,通过分别调节各单元施加给玻璃板不同部位的热量,以保证整个玻璃板受热的均匀性。

 

以气浮精控实现零痕传输

 

8k超清照片,现代简约风格室内场景,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营造清新明亮氛围。前景为一排整齐排列的长椅,地面为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反射出明亮的光线。窗户占据背景,是大玻璃窗设计,可以看到外面的城市高楼大厦(商业使用)

 

当炙红的玻璃冲出加热炉,迎接它的是冰冷的辊道,温差让辊道在玻璃表面压出蜈蚣般的纹路,每一道痕迹都宣告着整块巨幕玻璃的报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兰迪工程师们将加热炉与风栅冷却段之间设置快速通过的预处理段,预处理段包括气浮加热段和预冷却段,在气浮加热段内利用热气流在玻璃板表面形成平整气垫,在玻璃板通过时支撑玻璃板,同时利用热气流对玻璃板进行加热,补偿玻璃板出炉后的热量损失,使玻璃板仍然处于软化状态;预冷却段是在玻璃板进入风栅冷却段前利用气流支撑玻璃板通过,并进行预冷却,使玻璃板在接触到风栅冷却段中的输送辊道后不会留下辊印,大大提升了玻璃板的平整度,提高钢化玻璃的产品合格率。

 

如今,应用兰迪创新技术的超大版玻璃钢化炉,正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生产线上高效运转,这些流淌着中国创新基因的锻造者努力重塑着建筑美学的边界,刚硬的工业逻辑与柔性的东方智慧,正共同熔铸着属于中国制造的“透明铠甲”。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