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云南深入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类别:低碳绿色  日期:2025-3-19  来源:云南省国资委  点击率:1020  打印 关闭

 

1月至2月,云南省新开工新能源项目42个,装机容量32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149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近30%,单日发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占全省投资增量的一半……今年以来,云南省新能源建设表现亮眼,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全国面积近4%的土地上,云南省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得天独厚。

 

近年来,云南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加大绿色能源开发,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强省,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澎湃的绿色能源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超过1.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0%,绿色能源发电占比超过8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个重量级工程的崛起。乌东德、白鹤滩、溪渡等“大国重器”相继投产发电,多项技术和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创造“世界第一”;随着托巴水电站投产,水电装机增至8360.36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排名前10位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电基地基本建成。

 

新能源开发建设跑出加速度,光伏、风电成为第二、第三大电源。“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累计开工675个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6850万千瓦,累计投产424个项目,投产容量4281万千瓦;截至2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5821万千瓦,装机占比达37.23%。

 

跨省跨区送电能力全国领先。建成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绿色的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构建起省内交直流并联运行、国内多回直流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国际多个方向送受电的电力跨省跨区优化配置格局;建成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电网工程,柔性交直流输电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建成10条电力外送通道,南方电网区域内“西电东送”能力提升至4220万千瓦;建成14回110千伏及以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实现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局部电力互联互通。

 

坚强的网架有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原清洁能源得以跨越数千公里,点亮东部地区万家灯火,31年来,累计输送电量超过1.7万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储能、抽水蓄能、氢能等多点突破,成为全省能源发展的新引擎。富民、禄丰两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首批19个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永仁县独立共享储能站投入运行,标志着云南省最大规模“源网荷储”新能源集群项目建成投产,全球首套、中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空气热力循环储能中试项目加快建设,全省第一座加氢站由三峡集团云南分公司与中国石化在丽江建成。

 

云南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入,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省内主体参与现货结算试运行,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进一步完善,不断探索绿电高价值实现路径,云南电力市场成为全国开放程度较高的电力市场之一,电力市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交易电量超过2100亿千瓦时,电力市场注册电力用户规模居全国前列。绿电消费受到经营主体欢迎,绿电交易市场日趋活跃,2024年,全省绿电交易电量累计16亿千瓦时,是2023年的120余倍,累计核发绿证7.4亿张。

 

放眼云岭,“风光”正好,绿能澎湃。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格局、以绿电为基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模式,正在铺就更加坚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云南方案。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