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受136号文以及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影响,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迎来了“巨变”的一年。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背景下,工商业光伏的“上网”部分电量收益波动愈发剧烈,与此同时各省限电比例在今年大幅提高,这一风险也在逐步从集中式光伏电站蔓延到上网的分布式项目。
对于工商业投资市场而言,机制电价是关键,面对这些不确定风险的背后,行业也在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包括压减非技术成本、创新商业模式、优选投资区域等。
根据国家能源局三季度最新数据显示,户用光伏新增尚达8.8GW,而工商业光伏则仅有6.3GW左右,显然,分布式光伏市场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全新的发展时代。
压成本、以荷定需
首先,从区域选择上而言,投资商当前更倾向于华东、华南、华中一带。一方面是以安徽、广东、福建、江浙沪为代表的省份,没有对一般工商业光伏设定自用比例的限制,项目可开发场景以及范围较以往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消纳水平也是全国范围内最好的区域。另一方面,上述区域无论是竞价结果还是机制电价上下限,电价均相对较高且申报比例也较高,即便没有入围,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绿电价格也均相对较高,项目收益有保障。
但是,未来应对电价下降带来的收益风险,投资商已经在开发阶段压缩投资成本。例如居间费当前已普遍由0.2元/瓦左右降至0.1元/瓦以下,屋顶租金则普降至4元/㎡以下。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央企在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已悉数离场,但地方国资委旗下的城投公司、新能源产投企业等正在进入工商业光伏领域,他们投决模式相对灵活,但对居间费、租金、资源费的控制也更加严苛,间接推动了分布式光伏的非技术成本下降。
光伏們观察到的另一个特点是,此前由于有固定电价兜底,工商业光伏往往以屋顶面积定项目规模,但受分时电价、全面入市、自用比例要求等限制,当前的市场开发开始更多的考虑自用比例的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自用比例,否则上网部分面临的电价风险太高了。全额上网项目可能仅回在个别电价高的区域推行了,譬如上海、广东等”。
单体小型化、装机下降
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工商业光伏愈发小型化,“单体规模下降、装机也下降,小项目消纳高,不用竞价就可以开工,但同样的时间周期,以前的一个项目可能顶上现在开工3~4个项目的体量”,有行业人士介绍到。
这一情况也逐步反映到相应的市场模式中,广州发展新能源自去年就开始联合创维、美的等企业投资开发小微工商业光伏,今年以来已先后启动5批次小微分布式光伏EPC招标,规模超1GW。此外,居间方也开始大规模开拓200kW左右的小微工行业光伏项目。
事实上,“以荷定需能实现较高的自用比例,无论是EMC固定电价还是折扣电价,不用担心消纳以及发电受限的问题,相较于全面入市的电价总归是有一定的优势”,有投资人士指出,更多的风险点在于收电费,而这也是央企退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核心原因之一,因此现在的项目投决条件比以往更加严苛。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分时电价带来的风险,工商业光伏项目开始考虑是否以光伏+储能的模式来提高上网电价,同时规避限电风险,根据测算,“大部分省份,按照1MW光伏配200-300Kwh储能是可以算过来账的,但如果机制电价能达到0.3元/度左右,还是会考虑优先纳入机制,这样项目运营更为简便。但如果不能进入机制电价,现货市场只有几分钱,那么配储是很有必要的”。
新市场、新模式,打破旧逻辑
在剧烈的政策变化下,今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先后下发了《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通过设置绿电比例推动高能耗企业对新能源电力的使用,刺激了高耗能行业对于光伏的需求,同时也在推动企业推出适应不同场景的商业模式。
例如正泰安能智电超能站「零碳园」解决方案,致力于零碳园区建设全栈闭环,晶科科技则携手京东产发在浙江、天津、广东、江西等多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打造超百兆瓦的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
在工商业光伏市场之外,全面入市也在推动工商业光伏开发商加入售电市场。无论是项目开发或是售电客户开拓,开发商面临的其实都是同一客户群体,掌握着大量的终端资源信息,因此代理售电公司业务也正在成为相关开发商的重要收入。
开拓新市场的同时,行业也在积极创新发展模式。自去年就兴起的“三年半、送电站”模式开始迎来更多的参与者,晴天、创维、TCL光伏科技等企业都在推广相关模式。这一模式源于当前业主自投模式比例的升高,也有利于第三方投资企业规避由于政策导致的行业风险。
出海成为大势所趋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工商业光伏市场有所恢复,但市场萎缩下势必会加剧竞争,因此部分投资商开始转向开拓国际市场。
光伏們了解到,部分投资商倾向于东南亚等与国内人文相似的区域,也有投资商则转向了欧洲等高电价区域,也有投资商迈入非洲、南美等缺电区域,打造离网的光伏系统,还有一部分的开拓目标聚焦在中企在海外投资的矿区、工厂等,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项目更易于开发落地。
136号文与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出台确实对行业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但同时意味着光伏正在迈入支撑性电源的发展地位,面对36亿千瓦装机目标的提出,市场仍是广阔而庞大的。一如2018年的“531”政策,摇摆、迷茫过后,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