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光伏玻璃行业呈现出一幅矛盾交织的图景,一边是湖北半个月内冷修两座窑炉,多家光伏玻璃业务申请破产,产能全面停滞,沭阳鑫达、定南赣悦等企业处于重整中,产线外租求生。另一边却是内蒙玉晶、中建漳州、东方希望等企业纷纷点火备产,逆势扩产。
根据相关资讯,当前光伏玻璃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1)2.0mm单镀净利环比下跌16.28%,3.2mm单镀净利暴跌36.75%;(2)行业库存天数增至28.37天,持续攀升;(3)供需差扩大至23万吨,预计11月将进一步恶化。
出现亏损为何还要投?主要为以下三点原因:
(1)实战练兵,锻造铁军行业低谷期恰是练兵的最佳时机。新产线点火不仅是为了产能,更是为了让团队在真实战场中磨练技术、优化流程、提升应对能力。
(2)低谷布局,迎接上行周期光伏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当前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但清洁能源的长期趋势不变。明智的企业选择在行业低谷期做好充足准备,待上行周期来临,才能迅速抢占先机。
(3)技术迭代,抢占制高点光伏技术仍在快速演进,新投产的产线往往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即使短期面临亏损,企业也要保持技术领先,避免在下轮竞争中掉队。玉晶大吨位、四分板;中建漳州带来的210板型四分板,定位试验线。行业分化加剧,强者恒强格局显现。
当前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弱势企业退出。海控三鑫破产、多家企业冷修产能,显示部分企业已无力支撑新入局企业逆势扩张。具备资金、带着新技术优势的企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分化恰恰反映了成熟行业的典型特征,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从规模竞争到技术与成本的综合较量。
光伏玻璃企业 “越亏越投” 的背后,不是盲目的豪赌,而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必然选择。短期亏损本质是技术升级与市场布局的 “战略投入”。淘汰的是落后产能,沉淀的是核心能力,抢占的是未来份额。正如中东建厂潮与国内大窑炉投产形成的呼应,中国光伏玻璃产业正在寒冬中完成全球竞争力的重塑。这场看似矛盾的 “逆势狂奔”,实则是中国光伏玻璃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必经之路。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