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为促进建材工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各方面要素流向建材领域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对组织编制的《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予以公告。
以碲化镉光伏组件、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为代表的建筑用薄膜光伏组件入选该《目录》。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建筑领域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节能降碳的紧迫性与日俱增。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约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48.3%,其碳排放在社会总量中占据重要权重。推动建筑从传统的"能源消耗体"向绿色的"能源生产体"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在这一转型浪潮中,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作为实现建筑"产能"功能的核心技术路径,正日益凸显其关键价值。
以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为例,其目前在薄膜电池技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具备出色的定制化能力,可根据具体项目需求灵活调整颜色、图案、结构、形状、尺寸及透光率等关键参数。针对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项目的多样化需求,现已开发出钢化夹胶、中空钢化夹胶、透光型、彩色型、图案定制型、仿石材纹理及仿铝板质感等多类型光伏发电建材产品。这些产品能够与构件式、单元式、半单元式等多种幕墙形式实现高效集成,在建筑实践中有效实现对传统建材的功能替代与性能升级。
随着薄膜光伏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光伏建材产品的日益丰富,光伏发电建材正逐步实现对传统建筑建材的全面替代。当前,BIPV 技术已将发电功能与建筑材料深度融合,推动建筑向“会呼吸、能发电”的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行业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超过3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系统集成BIPV技术,初步形成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而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随着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一个具有万亿潜力的广阔市场正在逐步显现。

《目录》对建筑用薄膜光伏组件的简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推广应用前景介绍如下:
技术/产品简介:该产品主要包括碲化镉光伏组件和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具有轻质、弱光发电、组件转化效率高,颜色、透明度、尺寸形状可定制等特点,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碲化镉光伏组件:
(1)光电转换效率 15%以上;
(2)200 W/m2 以下平均弱光发电因子大于 90%;
(3)力学承受最大值 2400~5400 Pa;
(4)电池标称工作温度 55±2 ℃;
(5)温度范围-40~+85℃;
(6)短路电流温度系数+0.08% /K;
(7)开路电压温度系数-0.24% /K。
2、铜铟镓硒光伏组件:
(1)光电转换效率 13%以上;
(2)力学承受最大值 2400~5400 Pa;
(3)电池标称工作温度 40±5 ℃;
(4)温度范围-40 ℃~+85 ℃;
(5)最大功率温度系数-0.32% /K;
(6)开路电压温度系数-0.18% /K;
(7)短路电流温度系数 0% /K;
(8)产业化良率 97.5%以上。
推广应用前景:该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可满足建筑节能以及特殊环境下房屋光伏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