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0 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计划自 2025 年 11 月 1 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0% 额外关税,叠加当前已实施关税,实际税率将大幅攀升;同时将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其在声明中提及 “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立场”,并表示加征时间或因中方行动提前,这一政策令中国外贸领域尤其是光伏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据阜新市政府此前披露,美国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已将光伏电池及组件关税从 25% 提至 50%,此次拟加征 100% 额外关税意味着相关产品税负将进一步翻倍。尽管 2024 年中国光伏组件对美直接出口占比仅 0.77%,但美国市场供应高度依赖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而 2022 年以来东南亚四国已遭美国反规避调查,“跳板” 作用大幅减弱。
行业数据显示,美国本土光伏制造能力存在显著短板。截至 2025 年一季度,其组件产能达 50.5GW,但电池产能仅 2.3GW,存在约 37GW 的电池缺口,需依赖进口弥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 75% 以上,且产业链成本较美国低 20%,这种供应链优势难以短期替代。
面对潜在冲击,中国光伏企业已启动应对。隆基、晶科等头部企业近年加速全球化布局,在美、中东等地建设组件工厂,沙特、阿联酋等新兴基地产能逐步释放。隆众资讯分析师方文正指出,美国加税或推高本土组件价格至 0.27—0.3 美元 / 瓦,电站运营商成本将显著上升,反而制约其能源转型进程。
目前政策细则尚未明确,行业正密切关注生效时间与豁免条款。晶科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已启动客户沟通,福斯特等辅材企业则关注东南亚基地与美国的谈判进展。市场分析认为,若政策落地,中国光伏企业或进一步转向中东、非洲市场,同时美国本土光伏项目建设可能因成本高企陷入停滞。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