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光伏+全电改造成就绿色工厂
类别:太阳能  日期:2023-4-11  来源:新华传媒智库  点击率:5364  打印 关闭

 

317日,走进江苏南通大生集团的智慧纺纱工厂,AGV无人驾驶物流小车有序行驶,一排排纺织机器正不分昼夜、自主高效地飞速运转,诺大的车间里工人寥寥无几,像极了一个机器王国,灯光熄灭后,黑灯工厂名副其实。最近,这家由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认定的十四五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实现了全面达产。

 

从传统的万人工厂到如今的智慧工厂,大生集团每一步转型背后,电力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升级。

 

可靠电为企业高速发展注入强动能

 

大生集团与电的密切联系,跟它的历史一样久远。

 

189510月,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了大生集团的前身——大生纱厂。4年后,大生纱厂进口蒸汽引擎,带动50千瓦发动机发电。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南通电力工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万锋是大生集团的电气负责人,从2002年入职至今,他对用电变化的感受最为深切。作为纺织企业,我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多,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供电服务越来越好了!万锋说。

 

进入新世纪的大生集团,生产经营快速发展,企业陆续引进清梳联、精梳机、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力求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工艺模式,推动纺纱工艺实现质的提升。为保证企业安全可靠用电,供电公司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服务,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做好用电需求调查,提供用电运行的技术指导。

 

如果停电,我们基本上也就停工了。

 

万锋清晰记得,20065月,由于外部工程车施工挖断了电源侧电缆导致全厂停电,为了不耽误企业生产,当地供电公司迅速出动抢修人员,1个小时就排除故障恢复了供电。

 

2007年,大生集团以退城进园为契机,加快大生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并筹划进口精梳紧密纺、高速喷气织机等设备,新建紧密纺车间。设备到位,供电跟不上怎么办?这让万锋犯了难。

 

当地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协商沟通,实地了解大生集团的生产现状与未来规划,客户经理邵坚和梅德杰先后多次对线路路径进行实地勘查,并与各专业人员反复测算研究,最终给出一套专属方案,并提前15天完成送电。

 

充足的电力,让大生集团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

 

20083月,大生集团退城进园一期工程投产,30台紧密纺长车纺纱生产线、10万锭新型高档豪华混纺生产线,以及306台新一代津田驹高速喷气织造生产线在新车间内顺利上马,一个高档纺织、新型纺织的产业集群初见规模。

 

光伏+全电改造,这里成了绿色工厂

 

千人纱,万人布。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一直是用工大户,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打包……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撑,可随着原料和用工成本不断飙升,曾在高速发展道路上一骑绝尘的大生集团,在2014年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岔路口。

 

当时我们的纺织产品比较单一,附加值不高,加上使用的设备都特别老旧,要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机器换人回忆当时的情形,万锋感慨万千。

 

所谓的机器换人,就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纺织技术。可接下来如何压降每年的用能成本,就成了摆在老万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新生产线启动前,他将政企客户经理一班班长杨溢请到了现场。

 

要我说,不如利用闲置的车间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不但清洁环保,更能给你省下不少电费开支。看着厂房空旷的屋顶,杨溢的一番话,让老万吃下了定心丸。

 

在当地供电部门的建议下,2015年,大生集团利用数字车间闲置的1.67万平方米屋顶敷设光伏组件,建成了一座1.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同年1024日,全国首个数字化纺纱车间在大生顺利投产。

 

压降成本和节能减排的功劳簿上有光伏一笔啊!每年15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电费约200万,折合每年减排标准煤72吨,二氧化碳1156吨,二氧化硫9.38吨。年底的总结大会上,老万自豪地汇报了成果。

 

让整个厂区都用上清洁能源。电的优异表现,让企业决策者也找到了品控升级的新方向。

 

在供电公司的助力下,2021421日,大生集团厂区完成了全电改造,整个数字化车间内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9台电动叉车和8台电动运输机器人,代替传统的燃油叉车和人工搬运,没有了燃煤、燃油的污染,煤灰纱也从车间彻底消失,产品的良品率大大提高,每万锭用工一下子降到了15人,生产效率提升了15%

 

走在精益化、数字化新赛道上的大生集团,在绿色清洁能源的加持下,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的华丽转身。

 

让每度电都为黑灯工厂贡献智慧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的用能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电力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供电公司正以高品质服务,进一步助推企业智改数转

 

2021年底,大生集团重点打造智慧纺纱工厂项目,新建的厂房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厂房内全流程、全国产的智能纺纱设备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投产试验。在为企业升压改造的过程中,供电公司员工杨溢、顾璟宇等人注意到,这些先进的纺织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很高,如果产生谐波、电压波动、闪变等异常指标,产品品质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为此,供电公司员工杨溢、顾璟宇等人指导老万,为即将投产的生产线安装了APF等一批谐波治理装置。

 

不仅要让每度电都身强体壮,还要让它为生产出谋划策。在企业开发智能决策平台期间,当地供电公司也来传经送宝,为企业精准评估用能需求、生产智慧升级提供指导。

 

2022年底,大生集团投产建成了十四五期间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厂房内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机器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实现了自动传输包装、智能仓储管理等功能,万锭用工数则进一步降至10人以下,单位人力资源的成本仅为传统车间的一半左右,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

 

指挥整个智能化车间高效运转的大脑,是智慧纺纱管理云平台,而支撑平台运转的关键模块之一,则是一整套精细的电力数据服务:用户生产负荷数据分析、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光伏发电的出力情况……一个个电力数据产品服务通过能源大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全景解析自身生产负荷特性,寻找生产线调配的最优解,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电力智慧,实现了产品产出即售出的无缝连接。

 

从亮起厂区第一盏灯到步入黑灯时代,百年前张謇先生实业兴国的梦想早已照进现实,从制造智造,一个个像大生集团这样的实体企业,正在电力人的全力护航下,驶向拥有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