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 | 内容 |
全国 |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
北京 | 建设创业投资集聚区,对氢能、光伏、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采取“负面限制清单+正面鼓励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有序推进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发展。 |
山东 |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风电统一规划、一体开发,规划布局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开展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建设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科学发展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 |
浙江 |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高水平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
安徽 | 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促进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术应用。促进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术应用。 |
湖南 | 重点依托一体化基地规模化布局风电,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和地热能,稳步推进氢能等发展。鼓励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融合发展。 |
辽宁 | 到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支持辽西北和其他资源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风电,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科学合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和稳步推进矿区光伏、光伏治沙、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与多种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利用屋顶、院落等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市场化竞争方式配置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 |
甘肃 |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电力外送与就地消纳结合,着力增加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抽水蓄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供给;形成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持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推动“光伏+”多元化发展。扶贫投入逐年加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光伏扶贫成效逐步显现,脱贫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
上海 | 分行业、分领域实施光伏专项工程,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 |
湖北 | 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装机千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太阳能光伏组件、动力蓄电池等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提升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
江苏 | 因地制宜促进太阳能利用,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等融合发展,建设批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多元化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推进垃圾焚烧电站规划建设。 |
青海 | 支持建立退役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光热熔盐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系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发展再制造服务。展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储能实证基地、光伏产业等新型技术研发,开展风光水储、风光热储、风光气储等多能互补和三江源清洁供暖研究及示范。开展绿色能源革命,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
云南 | 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 |
黑龙江 | 建设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和四煤城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大庆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 |
广东 | 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支持集中式光伏与农业、渔业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适度开发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陆上风电。 |
陕西 | 围绕光伏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链全图景规划,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机遇,依托省内骨干龙头企业,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加强高效单晶棒材、单晶硅片、高效单晶光伏电池与组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引进培育逆变器、光伏玻璃等配套产业,形成以光伏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
宁夏 | 建设红寺堡、盐池、中宁、宁东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贺兰山、麻黄山、香山平价风电基地。加快发展光伏制造、风电制造和清洁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氢能制备、存储、加注等技术开发,积极培育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建设1400万千瓦光伏和4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宁东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工程。 |
吉林 | 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发展风电及装备、智能控制系统产业,壮大一批骨干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加速光伏制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稳妥实施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打造国家新能源生产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建设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热电联产开发项目,扩建220千伏变电站和新建500千伏变电站的外送通道。 |
天津 | 加快能源清洁化进程,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并重,推动煤炭集约高效利用,扩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
河南 |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拓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
山西 | 围绕光伏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化技术集中攻关,优化创新链布局。探索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项目与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体化布局,实施多能互补和深度调峰,提升电力供给效率。统筹考虑电网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采煤沉陷区、盐碱地、荒山荒坡等资源开展集中式光伏项目。探索立体利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模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与建筑、交通、农业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 |
江西 | 坚持多元互补、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发展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推广“光伏+”应用,提高光伏转化效率,大力发展锂电电池关键材料,培育若干国际一流企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加快上饶光伏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余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培育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左右。 |
内蒙古 | 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已批准在建运营的矿山、风电、光伏等项目到期退出,新建风电、光伏电站重点布局在沙漠荒漠、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推广“光伏+生态治理”基地建设模式。实施数字能源工程,推进大型煤电、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建设智慧电厂。 |
海南 | 依托海南新能源发电项目发展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配套产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光伏发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其他分布式能源,鼓励有条件产业园区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至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500万千瓦,包括光伏、海上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 |
四川 | 重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建设,加快金沙江流域、雅袭江流域等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 |
贵州 | 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六盘水、毕节、安顺等大型农业光伏发电、黔南州南部农业光伏发电等基地建设。 |
福建 | 推动超薄HDT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应用,发展半片技术、叠片技术、双玻组件等光伏组件产品。推进“光伏+”、微电网、风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等新能源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