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忙,在忙工程项目建设,深切感受到目前大宗原材料的涨价之猛。由于钢材等大宗原材料的涨价,原来计划3万平米的厂房预算用5000万,现在已经把预算调整到了9000万。同样,去年此时买锡才14.5万元一吨,今年进入五月,价格快速拉升,从18万元/吨到了现在的20万元/吨,且由于云南小型的锡加工厂的关闭,云锡的产能又有限,已经明确表示还要涨。据说锡前几年的最高价到过三十四万。我这补充100吨锡,比去年要多花500多万。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行情,但也是必然要发生的。我在上篇文章提过,凡事有果必有因。受制于过去几年过剩产能大力整治的供给侧改革,加之今年货币超发的资本力量,大宗原材料的涨价,是个必然的结果,迟早会发生。国常会在五月连续两次开会,严控大宗原材料的涨价问题,就是要给当前的火爆市场降降温。政策、调控、资金、供需乃至情绪,都是市场行情的一部分,价格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市场需要政府行政干预这张有形的手,同时市场也有其自身调节的无形的手在起作用。短期内,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调是讲政治,但从长期看,党作为领导核心所提出来“碳中和”背景下,高耗能行业的产能严控,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使命。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阶段,要讲不同的政策,但目的只有一个,要让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很多人留言催我更新,主要的话题是问我接下来的玻璃市场行情会如何演绎。上一篇文章预测现货价格到3000,目前已经有厂家超过了3000,大部分厂家在2800-2900这个价格水平。而玻璃期货09月的价格从2950下调到了2500左右。说实话,我不懂期货,更不懂期货交易。我只知道期货反映的是远期的价格情况,不是当下的现货价格。期货09合约这段时间很讲政治的下滑到2500元,说明资本还是比较聪明的,要避避风头,不当出头鸟。
所以,目前现货的价格一柱擎天,像是吃了春药,内心躁热,厂家不涨价似乎难解过去几年被过剩产能蹂躏的心头之狠,翻身之后掏出了积怨已久的强势之枪。但是期现价差则明显有点儿内分泌失调,一泻千里,期货价格有点儿左右为难。我看交易所也一再调整什么手续费,目的还是要给期货市场降温。应该讲,我对期货是有偏见的,总感觉在玻璃行业,期货并没有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真正交易的产品很少。如果09期货合约真的到了2500元,我倒是建议玻璃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去买点儿玻璃。真到了9月,玻璃现货的价格肯定不会是这个价格,一定会高于这个价格。但问题是,这个价格哪有厂家会在期货上去交易、交货、交割?所以,期货玩的还是资金,不是为原片、加工等企业和实体服务。
目前现货价格到了3000,很多人问我,这个价格我在4月底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其实在玻璃这个行业,只有经历几轮大起大落,经历过最大的艰难,才会有经验和判断。如果行情能精确的推算出来,数学家和分析师应该比我们都更能赚钱。我只是玻璃江湖里的一个野郎中,我对行情的判断大多数都像是巫师的呓语,能摸到一个大概的位置。我写文章之前,其实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国家政策研究和行业形势分析。我喜欢研究这个行业和行情,通过这个行业来看中国经济,当然也不乏对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担忧。所以,大家喜欢就读读我的分析做个参考,不管你做期货还是现货,赚钱也不会分给我,当然亏钱也不要找我。我写文章,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只有读者打赏,不插入任何广告。
去年三月份,我写了三篇文章,回忆了从2008年到2020年的玻璃行情,我记得我还写过我2011年在广州和一位经销商聊过玻璃这个行业。这位经销商很义愤填膺的跟我说,玻璃这个行业就是断子绝孙的行业,破坏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玻璃如果不涨到6000元一吨,就对不起消耗的这些矿山资源和后代子孙。现在看看,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和严控矿山开采,也开始了对高耗能行业的整治。所以,未来的玻璃行业,产能不会有过去几年的大幅扩张,只会越来越瘦身,并出现企业越来越集中的局面。目前玻璃行业的头部企业,频频大举兼并收购,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