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1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安徽滁州召开“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光伏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专家、企业领袖等代表一起就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天合光能全球市场与产品负责人张映斌博士受邀出席,分享了600W+光伏组件解决方案如何助力低碳未来。随着光伏600W+时代全面到来,超高功率组件因显著的度电成本和系统价值优势也成为分布式场景应用的新主流。
600W+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助力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
在本届年度光伏行业大会上,数百名来自光伏行业的管理者、研究者、从业者围绕双碳目标下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构建等进行了探讨。能耗双控背景下,如何发挥光伏发电作为新型电力体系主角的作用,如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平稳发展,成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参与者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大会围绕“模式创新·合作发展·共享机制”激烈讨论了产业如何通过创新以及智能化升级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发展。
持续创新,产业从价格走向价值
在致辞环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分析,光伏大变革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总趋势,全球政府和民众对大力发展光伏的动员越来越明显。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的驱使下,不断拓宽光伏行业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与水电氢能火电互补,加强电网的技术创新和协同化,从而构建更加稳定的低碳体系。

【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2022年光伏装机增至75GW以上】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由于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2021年装机预测下调,由年初的55-65GW下调至45-55GW。不过,2022年装机在国内巨大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推动下,可能增至75GW以上。据了解,目前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储备规模雄厚,不完全统计,今年各省光伏电站配置规模(包括部分风电)合计89.28GW,已公布大基地规模超过60GW。
在同日会议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报告中就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区域布局优化,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包括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光大基地化规模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光伏就地就近开发、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2、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展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3、行动计划落实发展,一方面是发挥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适性强、普惠性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行动,推动新能源与各种开发场地、用能场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供热行动等行动计划。
4、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示范,开发建设示范以及高比例应用示范等。
此外,任育之指出,光伏的发展将坚持五个“并举”,即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其他多品种能源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进,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更多模式、更高水平的利用。
具体工作方面,国家能源局近期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推进光伏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第一批项目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目前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同时国家能源局正在着手准备第二批基地项目。(可参考《风、光大基地进展:35.8GW优选结果出炉,约60GW已开工》)
二是推进光伏分布式开发,组织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要求。目前全国有676个县纳入了试点范围,下一步将开展监测评估,加强指导,规范有序推进。
三是依托水电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充分发挥水电的灵活调节能力强,系统支撑能力强的优势,利用水电外送消纳通道,着力打造100%的可再生能源基地。
四是大力实施行动计划,推进光伏更大规模发展,通过千家万户沐光计划、光伏+综合利用计划等,持续拓展开发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发电与建筑、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五是组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光伏更高质量发展,通过光伏走廊、新型高效电池高比例应用的示范,以点带面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规模扩大与提升。
同时,任育之提醒行业,“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光伏发电同样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光伏行业的平稳发展。未来如何保持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在座的各位和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任育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共同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平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这离不开产业链的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稳定,价格平稳既是全行业共同的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每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希望大家牢记国之大者,共同维护产业链平稳有序发展,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建立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是坚持科学创新,持续推进光伏行业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焦点,谁能在科技创新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希望大家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加强前瞻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持续巩固我国光伏发展的全球引领地位。
三是要坚持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开发模式越来越丰富,不少地方开展了光伏+农业,光伏+充电桩,光伏+生态的新模式。今年开展的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也是一种尝试,希望行业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运营模式,持续拓宽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激发光伏发电的发展活力。
“十四五”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我们将与各位同仁一道坚定行业发展信心,完善行业发展政策,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