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显示产业的未来在哪里?专家:形态上柔性将是主流
类别:电子玻璃  日期:2020-9-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率:4548  打印 关闭

 

922日,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继续进行,在由长虹集团等承办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度剖析了当前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机遇,并共同探讨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他们认为,柔性显示是未来显示形态的发展趋势,而伴随着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激光显示也会有一席之地。

 

柔性显示应用前景被看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在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大陆TFT产能(LCD+AMOLED)总和预计为4037万张基板,2025年预计达到6364万张。

 

如此庞大的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外界对面板产能过剩的担忧。对此,欧阳钟灿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了信息时代。原来用的电视都是2K的,现在都在普及4K8K。我国2K电视保有量约为7亿台,以10代以上产能,每片665吋估算,现有的5条生产线每年只能提供4000万台4K/8KTV,全部替换需要近20年时间。所以貌似过剩的产能,在4K8K的需求下其实远远不够。

 

欧阳钟灿认为,显示产业百花齐放,其中柔性显示已成为赋能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支撑。往后发展,柔性的市场比刚性要大得多,5G时代最主要就是柔性显示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印刷电子研究所所长秦天石也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柔性电子作为未来人与信息之间的沟通桥梁,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柔性屏幕可以翻倍或者提高显示尺寸,还可以同皮肤或者人体进行无障碍的结合。从应用上讲,柔性屏幕不仅在显示领域,在未来的健康医疗以及可穿戴等方面,甚至在信息存储上都有大展宏图的地方。

 

与传统LCD相比,柔性屏幕减少了背光源和彩膜基板,色彩还原度、色彩饱和度都更高。绵阳京东方总经理常程表示。其认为,近年来柔性显示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球出货占比不断提升,新的产品应用还在不断突破中。

 

在柔性显示领域,中国的追赶速度很快。

 

在欧阳钟灿看来,随着京东方成都、绵阳两条柔性AMOLED产线的爬坡,中国厂商有望逐步超越三星,成为柔性显示市场的领头羊。他透露,在全球柔性显示市场,2018年三星产量占比是95%,我国(厂商)只占5%2019年,我国(厂商)产量占比是12%2020年上半年,单是京东方产量占比便达到了20%

 

欧阳钟灿给出的数据得到了常程的印证。常程表示,京东方已经成为柔性显示领域全球第二。常程预计,全球柔性显示的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达到497亿美元。而未来三到五年,川渝地区的柔性显示屏出货量会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甚至到全球一半。

 

激光显示有其应用空间

 

也有专家指出,在电视等领域,由于用户对尺寸的要求越来越大,柔性显示拖影等缺点导致其大尺寸之路较为坎坷。

 

“Micro LED,拥有高对比、广色域、高亮度、体积小等优点,在AR/VR装置上也能大展身手,显色效果好、反应速度快,加上体积轻薄,很适合VR装置,在大尺寸也有不少潜力。一位专家在会上表示。但是,Micro LED存在着不良率、检测和生产设备等技术障碍需要克服,还有着现阶段无法大量普及导入消费市场,初期产品价格将明显偏高等现实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激光显示被认为将在未来显示产业中有一席之地。激光显示的本质是一款投影产品,包含了主机、抗光幕、音响系统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一位到场嘉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没有实体屏幕,激光显示可以轻松呈现出100吋甚至150吋的超大画面。与此同时,激光显示产品在运输、安装等方面也较为方便,在亮度、色彩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全息显示将是未来显示技术的终极形态。四川长虹副总工程师何龙表示。在何龙看来,激光显示作为当前新型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之一,从构成激光光机的核心部件来看,无论是半导体激光器还是MEMS图像处理芯片,都是基于全数字化处理的显示方式,加上激光本身的光学特性,未来可能成为全息显示实现的唯一技术方式。

 

欧阳钟灿也表示,下一代显示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光场显示、激光全息显示等变革性技术将推动三维立体显示发展,全球处于产业化应用前的研发阶段。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