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证书编号001!建筑玻璃首家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企业诞生
类别:低碳绿色  日期:2020-8-12  来源:  点击率:7704  打印 关闭


86日,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正式公布了首批获准的中国绿色产品认证企业名单15家企业获颁22张建材行业首批中国绿色产品证书。

 

其中建筑玻璃行业发出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三张证书均花落惠州市龙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下称龙玻集团),也标志着龙玻公司成为了首家获得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的建筑玻璃企业。这也是继全球最先进的LISEC智能化生产系统、超平钢化等成果后,龙玻公司又一次走在行业前列的重大突破。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aydad6spfgtn22\FileStorage\Temp\928fc1a1905e69b99787425ff0765a26.jpg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aydad6spfgtn22\FileStorage\Temp\159c1b0ea5fca82df5212c12786215bb.jpg

龙玻集团获得三份绿标证书

 

关于中国绿色产品认证

 

绿色产品,是指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定位是绿色高端产品,认证项目指标普遍高于现行相关的行业标准。要想通过认证、取得证书并非易事,一般行业内不超过5%的企业能通过该项认证。

 

资料显示,国务院早于2015年就提出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然而过去几年绿色产品认证皆由认证机构主导进行,直到2020326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才发布《绿色产品认证机构资质条件及第一批认证实施规则》,规定从事绿色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须经批准后方可依据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202083日,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获批绿色产品认证机构资质,成为建材领域首家绿色产品认证机构。意味着其认定的绿色产品认证象征国家颁发给企业的最高荣誉。

 

绿色产品下的国家背景

 

20159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文,在总体方案第八部分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中的第四十六款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完善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等政策。

 

201754日,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绿色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建立绿色产品标识合格评定活动的管理办法。在这一重大举措提出之后,经过有关方面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迎来中国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问世,也将迎来中国绿色产品统一的认证标识和认证活动。2018327日,国家认监委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686号)中统一绿色产品标识的原则,国家认监委确定了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式样,予以发布。

 

鉴于目前绿色建材产品市场上仍然存在重复认证、多重评价等问题,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建设,整合各类认证、评价事项,将游离在统一绿色产品体系之外的认证、评价制度纳入进来,对廓清绿色建材产品市场认证乱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减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则是整合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认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根据《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认联〔2017544号)要求2020年,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工信部同样发文鼓励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中国绿色产品标识认证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为基础,一改以往绿色相关认证只以产品为标准的模式,这不仅是对企业和产品本身提出要求,更是抬高了对整条产业链的标准。

 

以中空玻璃为例,中空玻璃本身是隔热、隔音、安全、节能的绿色产品,但想要通过绿标认证,除了产品生产过程要节约资源、能源,对环境友好,品质高以外,还必须保证中空玻璃选用的原片、分子筛等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同样达到绿标要求。

 

绿标让智慧工厂更名副其实

 

早在参评之前,龙玻就已主动响应国家节能环保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战略,未雨绸缪!

 

2016年起,龙玻围绕玻璃加工的品质开始迈出了前所未有的脚步,大手笔引进一流加工设备及LISCEC智能化玻璃加工系统历经一年调试与应用程序的订制开始,耗资过亿实现投产,一举调试出LISEC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深加工系统,实现从上片到成品下片的自动化生产。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aydad6spfgtn22\FileStorage\Temp\712cf7bd8c657579dd7a347001f1bdb2.jpg

龙玻引进的LISCEC智能化玻璃加工系统

 

自动化连线的基础上,先后更换大批生产设备,进一步突破加工的极限,例如订制化的钢化炉,实现超平钢化和原片纠正等功能的拓展,震惊行业。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aydad6spfgtn22\FileStorage\Temp\d3a24ac6759d2f8d4cfbb297a0526a4b.jpg

龙玻定制的超平钢化炉
 

 

在品控战略上,龙玻自引进李赛克智能化玻璃深加工系统开始就融入了绿色、智能理念。从原辅材料的溯源管控、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甚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都纳入到该系统管理之中。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四大体系建立以来,经过一年多探索和运行,龙玻拥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

 

智能化设备投产,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审核的通过,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的最权威认可,让龙玻智慧工厂更名副其实。

 

绿色产品认证是背书更是约束

 

十九大提出的打好三大战役中有一项打好蓝天保卫战,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对于打好蓝天保卫战人们更多只是停留在排放污染物的控制层面上,而忽略了应该要从整个产业链进行控制。绿色产品是全方位的,贯穿产品的整个周期,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的出厂,运输交付以及使用报废,都应该体现绿色,这才能称之为绿色产品。

 

本次中国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的颁发,标志着惠州龙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成为建筑玻璃行业第一家获审核通过的企业这对龙玻往后在生产和经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工程项目的竞标中,绿标或将让龙玻出现在更多门窗幕墙公司的视野中。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企业想要申请绿标,首先要树立绿色意识,因为绿标认证不是一块牌子,而是一种自觉自律行为,只有按照绿色产品标准去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控制,才能达到评价的各方面要求。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绿标证书获得之后仍会继续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抽查,这是对企业的一种督促,同时也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一种倒逼,促使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运输、使用都真正实现绿色,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和产业链。

 

将中国绿色产品融为塑造中国产品良好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制度成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中高端产品的基础,把中国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结果作为推进绿色生产制造的动力和引导绿色消费的依据,这是中国绿色产品标识认证建设的目标和定位,作为建筑行业首批获绿标认证通过的企业,龙玻集团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的前瞻性又一次走在行业前列,短时间内晒出智慧工厂+绿色产品两张成绩单,迈进一线建筑玻璃队伍的同时,也实现了从高增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档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