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哪吒》的人会记得这句台词: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都给了你!而走进亚玛顿的北厂区,你会感觉这就是一家披着“龙鳞”的企业。

一块块深色太阳能发电板整齐地镶嵌在大楼上,贪婪地吸收每一缕阳光,然后将它转换成电能,这身特殊的行头能够解决这家企业每天百分之十一的用电量。
今天的“精工大匠”专栏,我们就来看看亚玛顿的研发人员是如何在“龙鳞”上下功夫,让它既有能量,又充满力量。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部分成员合影中为: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一块和薯片结实程度差不多的薄板里藏着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秘密,但0.2毫米的厚度又让它非常脆弱,于是人们给它穿上玻璃做的铠甲,让它既可以充分地吸收阳光,又能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你可以把太阳能电池看做一块威化饼干,中间的馅儿就是电池板,两边的脆皮就是保护层。亚玛顿的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技术让这个保护层更轻、更薄、更牢固,更高效。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第一个镀膜液的好与坏就是镀膜之后玻璃组件的透光率,第二个就是它的耐磨性,它的硬度要很大,第三个就是看环境,因为组件发电是25年,你要保证你在25年内提供稳定的高透光率。
林俊良博士所说的镀膜液对他们公司的意义相当于可口可乐公司保险箱里的那份配方,他们这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帮光伏玻璃原片提高透光率,从而增加发电量,还可以增强玻璃的耐磨性,甚至可以让它带上自清洁功能,当光伏组件在西部大地静看长河落日圆的时候,也不用担心风沙会遮住它的脸。但镀膜液的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完美地分布在玻璃原片的每一个角落,既均匀又厚薄合适,还能不浪费原料呢?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记者:之前都是用什么方法?
林俊良:喷涂,或者是旋涂、刮涂,均匀性和材料利用率都不好。我知道当时应该是试了各种方法,几乎市面上能够找的都试了一遍,后来也是因缘际会,有人说滚涂滚油墨是可以的,我们就调我们的配方让它也可以滚那个镀膜液 。有点像爱迪生,找遍了全世界的各种材料,试到钨丝灯可以用,这个滚涂法也是找遍了所有的各种方法,终于找到这个匹配的。
用滚涂的方式给原片上镀膜液,相当于用滚子给玻璃涂口红,这只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浪漫方法,真正的技术难关还在后头。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我们镀这个减反膜的膜厚是100纳米,可是当时的滚涂机滚出来的膜厚都是微米等级的。怎么样去让滚涂机能够去镀100纳米的膜?因为滚涂是钢辊,上面有个软的材质,材质的选择再加上镀膜液的调整才能够镀到这么薄的光学级的膜厚。
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调配,亚玛顿的滚涂膜终于让原片的透光率从百分之91.5提高到了百分之94.0,这给当时的光伏组件生产加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它陆续引来了业界巨头的垂青。
一次殚精竭虑的研发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这次突破让亚玛顿在12年后的今天仍然保持独特的竞争力。但在技术领域也有这样一个警句:向前一步是勇士,向前两步是烈士。技术突破过于超前有时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压力,这时候有的企业选择将技术放一放,而林金锡掌舵的亚玛顿的选择显得颇为倔强。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林俊良:2011年的时候,林金锡董事长锁定了一个目标,薄玻璃钢化,之前的玻璃钢化的极限是3mm。3mm 的话玻璃就比较厚重,当年的组件技术前面是玻璃,后面是一个塑料背板。
记者:为什么不两面都用玻璃背板呢?
林俊良:3.2+3.2的话就太重了,没人想做这个产品。
但如果能够把另一面的塑料板也用玻璃代替,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玻璃比塑料耐磨,在野外的适应性更强,还更加环保,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大概百分之二十的受光率。但就是因为重量问题无法解决,这颗高挂在树上谁都看得见的果子,大家都摘不着。跟玻璃打了多年交道的亚玛顿决定跳一跳去摘下这颗果子,将玻璃背板的厚度降低到两毫米,而安全系数不能降低。
为了对2mm玻璃进行强化,亚玛顿研发团队找到了一家国外企业,好不容易与对方合作将技术研发成功,但做国内推广时却碰上了冷面孔。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这个技术对国内来讲还是太超前了,所以推2mm玻璃的时候,不像减反膜一样,这个有点难度,因为他是革了原片厂的命了,因为他们那个时候也没办法做2mm的原片,所以一开始我们开发了技术之后,市面上找不到玻璃可以让我们强化。
亚玛顿研发团队开始物色原片厂,并且说服他们突破技术难关拉出了2mm的玻璃,但这个时候,下游的组件厂又不干了。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那个时候推的时候,那个时候组件厂有点像战国时期,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公司去想做这种革命性的组件,我们推各个厂,2mm的玻璃他们都觉得有疑虑:组件这么薄了,能够扛外面的风吹日晒雨淋吗?阻力蛮大的。
手捧着好产品没人敢用,眼看着双玻概念要变成屠龙之技,那亚玛顿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市场推广不好,林金锡董事长说,好,我们自己来做组件吧!当年算是一个试量产线,450兆瓦,只做双玻组件,2mm+2mm的双玻组件。
为了保护先进技术,自己投资先做样板,给客户树立信心,经过了将近十年的酝酿,如今2mm 的双玻组件终于被认可,百分之二十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回馈了亚玛顿人当初的倔强。
参观亚玛顿的展品间,惊喜随处可见。
亚玛顿股份实验室主任林俊良博士:
因为我们玻璃薄嘛,我们玻璃可以弯曲,所以我们可以做汽车顶,这是一个双曲面的汽车顶,它可以发电,也可以装在新能源汽车上作顶……
看着各式各样的概念产品,记者晨露开始想象着自己的小车顶上按上一块发电板,从此开车不用油,在阳光下风驰电掣。林俊良微笑着说,这个可以有,而且,恐怕不需要等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