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纪振双:智能化是光伏的不二选择
类别:太阳能  日期:2020-11-26  来源:光伏头条  点击率:4332  打印 关闭

 

2020年11月15日,“2020第五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2020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盛大召开。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针对光伏智能化的未来建设做出预判和分析。他指出,“智能化是光伏的不二选择,任重道远。”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1124%2Fa2d9d834p00qkascw00gcd200ot00gqg00it00co.png&thumbnail=650%3Cem%3E%3C/em%3E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 纪振双

 

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向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离网光伏系统等多元化的光伏发电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在装机量、硅片生产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3.06GW,创造历史新高。2018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开始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8.7GW。预计今年年底,光伏全年发电量有望增长17.1%。就产业能否达到预计目标这个问题,纪振双认为,我国光伏行业还需明确光伏发展方向,解决消纳、土地、效率、成本等四方面制约问题。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1124%2Fe3f74d94p00qkascx0057d200ik00ebg00it00eh.png&thumbnail=650%3Cem%3E%3C/em%3E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谈到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时,纪振双表示,未来光伏的装机规模和发展速度取决于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即瓶颈问题解决的好坏和快慢。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光伏也会不例外。适配、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将成为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我们能为未来光伏产业技术做的就是建立约束性技术指标,拒绝落后产能挤占有限的消纳和土地资源。

光伏智能化建设不可替代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光伏产业智能化已成为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众多制造企业的新目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光伏产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发电量、降低建设与运维成本。

由此可见,光伏智能化已经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纪振双表示,在技术更迭如此迅速的时代里,技术进步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智能化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预计,光伏智能化技术未来会渗透到产业链(含服务链)的方方面面,如与虚拟电厂的适配、与建筑的结合、与农业和养殖业的组合等等。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1124%2F52c6156ap00qkascx0023d200l500f2g00it00de.png&thumbnail=650%3Cem%3E%3C/em%3E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站在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光伏智能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纪振双表示,光伏智能化不能成为噱头,而应成为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问题的新时代高科技技术。

“我们光伏业界应该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将''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调节、自维护''作为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系统规划光伏发电智能化建设,包括各层级功能基线的分配、技术开发和标准制订等。”纪振双强调,中短期内,光伏行业应该优先做好底层支撑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此更便于光伏智能化技术的普遍实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1124%2F8bf2da8cp00qkascx004bd200hu00f5g00it00fy.png&thumbnail=650%3Cem%3E%3C/em%3E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夯实智能光伏底层支撑技术

对照光伏发电建设过程、系统构成和功能要求,纪振双用3个事例解析了光伏智能化建设底层支撑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底层技术开发的重点在于系统和设备性能自诊断、寻优和控制技术开发,系统和设备智能安全控制技术开发,电网适应性智能调控技术开发等三个大点。

据纪振双介绍,光伏发电占地广,故障源点多面广,每块组件、每条线路、每处连接都可能发生故障,靠人工和传统检测方式,无法做到全覆盖,且效率低。然而,以组串IV感知为主的性能诊断及寻优和调控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故障诊断,这是很好的底层支撑技术。他表示,光伏产业发展到现在,应用端的技术研发水平相较于制造端是滞后的,只有不断在应用端加底层技术,如IV感知测试等,才能摆脱技术桎梏。

目前,在业内直流拉弧和接地可以称得上是光伏电气安全的两大“杀手”。安全为天,如何有效保证直流侧的电力安全,是光伏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最新研发的以直流拉弧检测和快速关断、绝缘和残余电流检测与控制为主的底层支撑技术——直流电气安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总体而言,纪振双认为,深入推进光伏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回归光伏企业本身,深刻把握“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这一核心思想,真正做到光伏监管的两头全面放开、中间监管有效,放而不乱、改而有序。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