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评估与前景展望
类别:经济资讯  日期:2019-7-12  来源:  点击率:23808  打印 关闭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评估与前景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人大国发院

2019年7月6日,“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评估与前景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人大国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2018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制,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一年以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走势如何,中国各界应如何进行应对?这些问题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是当前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了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从事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6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专家们围绕“中美脱钩论”,“贸易摩擦的战略应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是近一年来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2017年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以加征关税等手段相威胁,频频挑起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摩擦。经过十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现在中美贸易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习主席在这次G20峰会中,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的重要共识,对下一步的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奠定了良好的基调。期望中美两国妥善管控贸易领域的分歧与冲突,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各个方面的福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深入分析了“脱钩论”的内容、成因及对中国的影响。李向阳指出,目前国内对中美关系“脱钩论”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脱钩论完全是伪命题,因为中美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决定了中美之间不可能真正脱钩;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脱钩论”是一个真命题,例如从企业层面可以发现一些脱钩的端倪与趋势。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最终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这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博弈。因此,从本质上说,“脱钩论”实际上是美国对华战略性讹诈的手段。由于中国发展的成功是建立在融入全球化的前提之下,未来中国的崛起也要以此为前提。从实践来看,美国已从WTO的多边层面开始推行“脱钩论”,从早期的贸易,到现在投资、金融、科技、人文交流、甚至“文明冲突”,这一系列中美冲突的扩散使得“脱钩论”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实。李向阳认为,这将使中国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中国相信“脱钩论”最终会实现,就要力图避免;如果中国不相信“脱钩论”,就会坚持自身立场,美国的诉求达不到,就可能会使脱钩成为现实。在应对方面,要看到中美贸易战将是长期的过程,中国各界一定要树立底线思维,即使最终没有发生脱钩,但也要看到,这是中国各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各界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防范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孙杰研究员指出,中美贸易争端已超越了贸易范畴。美国发起贸易战的依据是“301调查报告”,报告中没有强调贸易问题,而是指出了中国在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并购、商业机密窃取等方面的问题。贸易战爆发一年之后,现在形势出现了一定的逆转。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中美之间通过谈判签署了协议,中美之间的竞争也无法彻底解决。通过回顾美国与日本的《广场协议》,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首先,《广场协议》是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日元升值与否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现在来看,人民币升值与否,不同部门有各自的决策依据,所以最终决策还要依靠最高领导人,甚至超越一定的经济利益。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并非只对中美两国产生影响,而对世界各国都会产生一定效应。例如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越南对美国出口逐步扩张,表面上看好像全球价值链转移了,但这种转移隐藏着大量成本,有一些国家会受益、另一些国家会受损。总体来讲,中国过多的依靠出口或者过多的依靠网络是不行的,同样对亚洲生产网络来讲,这也是不可持续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进行简单的国别的调整,从中国转移到东盟国家,这个网络依然存在,中国在这里面融入的成分下降了;第二种选择是中国主动调整自身的贸易结构,逐步实现生产与贸易的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青教授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成就巨大,但总是遭遇各种贸易摩擦与争端,因此首先需要考察中国是否存在过度出口问题。中国的出口依赖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增长,2006年之后则一直下降。2007年中国出口依赖度是18.84%,远远低于德国的39.39%。此外,相对于各个国家的出口占GDP比例,中国的出口也并没有“过度”。使用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美国行业层面月度进口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在每一个行业对美在加税之前和之后的增长率。我们发现中国有51个行业对美出口下降比较明显,降幅超过5%,这些行业总的出口降幅达到15.57%。但是这51个行业对美出口只占中国对美出口的8.55%。受影响比较小的169个行业,对美出口下降很少,甚至维持正增长,平均出口增长3.66%,与其他主要竞争国家对美出口增长3.78%比较相似。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有一定的韧性,很多对美出口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的实际影响比较有限,但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较大,高端制造业暂时影响较小,我们还要密切关注产业链的跨国转移动向,防微杜渐,警惕量变到质变。“特朗普不确定性”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国给我国造成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长期影响是根本性的。为此,中国需要主动外交出击,稳住国际基本局面这一底线;再图更优,果断决策。此外,要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积极促进出口、带动进口,循环提升。同事还要降低国内的制度成本,改善营商环境,不断降低国内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阐述了对中美经贸摩擦性质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刁大明认为,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大国竞争和大国博弈,态势并不是特朗普的选择而是他的接受,这是国际关系领域比较明显的共识。其实,从2000年小布什竞选期间,美国已经开始了大国竞争思维,总统候选人说美国和俄罗斯竞争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却是潜在的威胁。这是这个国家维持单极领导的一个自然选择,而不是2016年特朗普上台,或者希拉里上台,会改变的,而是任何一个总统都不会拒绝的框架,即便不是贸易战也会有其他形式的表现。特朗普确实是不确定的,但是他对大国博弈框架的接受是确定的。对于2020年大选的前景,无论谁当选总统,对于中国来说都很严峻:如果是民主党人当选,那就会成为更聪明的特朗普;如果特朗普连任了,一般认为第二期总统会更少的顾及选民诉求,大国竞争则成为他首要考虑的历史定位。现在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重启,其主要目标还是通过不定期的机制稳定中美关系,为未来解决中美关系的各种问题创造样板间。中国要通过改革开放的方式实现自身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别人满意,而是不让别人不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探讨了贸易战爆发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情况、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应对方案。王孝松指出,中美互相加征关税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较大,在2018年7月以前,中美双边贸易处于平稳上升阶段,而贸易战爆发之后,每一次加征,关税清单当中的商品对美的出口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今年以来,无论是已经加税的产品,还是未加税的产品,对美出口都有明显下降,体现出加征关税的抑制效应和震慑作用非常明显。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价值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了关税,这对从美国进口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抑制效应。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甚至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美国已由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变成第二大市场,而欧盟由第二变为第一。我们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方法模拟了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影响。按照目前的状况,中国GDP会有1.3个百分点的下降,进出口都有所下降,但进口下降更为明显,我们的贸易顺差反而增加,社会福利会约减少292亿美元。未来,中国需要高度重视同美国之间的高级别经贸磋商,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寻找利益契合点,同时加强谈判技巧。此外,抓住重新整合产业链的契机,培育中高端产业,国家合理引导,完善金融市场,培育企业家精神。最后,还要加强基础性研发投入,力争产出原创性的先进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讨论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根据已有的很多研究,在美国加征25%关税的情况下,中国出口损失大约22%。进一步地,可以估算出口对就业的影响,100万美元出口在2002年可以创造242个就业岗位,2007年为96个,2012年59个,2016年为37个。基于2016年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估计,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大约为5000亿美元,可以创造1700万个工作岗位;不考虑关税和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因素,关税加征后,如果征税范围是500亿美元,大约损失就业50万;加征范围是2500亿美元时,大约会损失240万个就业岗位。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从2018年3月1日到2019年5月27日,人民币贬值8.8%,相当于抵消25%关税的32%,此时对25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就业损失约为163.8万。如果使用国家统计局的GDP的就业弹性计算,可以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中美贸易摩擦在较严重的情形下对就业的影响约为250万个就业岗位。在未来,首先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第二要发挥平台就业的蓄水池的作用,尽量减少国内不确定性;最后,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作用,肯定其就业创造中坚力量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教授做总结发言并指出,总体来看,贸易摩擦超越了贸易范畴本身,中美未来可能是竞争性的合作关系,未来进一步走势还有待观察。第二,警惕中美之间脱钩,除了自力更生以外还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清中美之间的差异。第三,中国未来还需要开辟更多的出口市场,应该主动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第四,加征关税确实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产业链的转移也有长期的影响。第五,虽然存在着摩擦,但未来中国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全球化的不确定性。

兼听则明:“差距和关系”的真实状况

人民网强国社区

媒体7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6日在人民大学举行贸易战研讨会发言表示,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分裂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因为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以外问题上也在发生冲突。

乍一听,似乎有点儿耸人听闻。可细思量,有其道理。

相信多数关注时政新闻的朝野人士,至今还记得今年6月初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说过,特朗普是“我的朋友”。他说:“我们和美国虽然现在有一些贸易摩擦,但中国和美国现在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也很难设想中美全部割裂开。”

接下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12日也表示,中美经济“高度互补、深度融合”,两国企业、地方政府和民众都“不会同意”中美脱钩。

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一种美好愿景。但从刚落幕不久的日本G20峰会期间举行“大阪习特会”并重启中美经贸谈判以来,国际社会舆情突地纷传“中美经济脱钩论”,这与中美经济“高度互补、深度融合”的一厢情愿所言,显得不和谐。

对此,理论学术界展开激辩就在所难免,而对其持“兼听则明”的态度,也就显得更加必要。

有学者说,美国将遏制中国视为一场生死战,正在寻求将中国企业排挤出全球价值链,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分手正在逐步具有真正的可能性。“这种经济脱钩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再补充说,为了防止经济崩溃,双方决策者可能需要在贸易谈判中作出更多让步。

还有认同“中美经济可能脱钩”观点的学者在研讨会上表示,如果其它国家刻意减少对中国资源与产品等依赖,也可能会使中国科技产业脱轨。因而提醒决策者要更好地处理国际关系,因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正在利用中美贸易战,在一些产业链上取代中国供应商,“我们应当避免被一群国家打败的局面”,“我们应该更为战略性地看待与美国的关系”。

有媒体发表文章分析指出,上月《美国之音》曾引述美国前官员的话说,美中脱钩至少在部分领域已是既成事实,贸易谈判也难以阻止走向分离的大势。美国政府中有坚持美中分离的一派,但特朗普总统并不在其中。

特朗普希望实现美中公平贸易,更好地繁荣美国经济,但是如果他无法达成这个目的,可能会将美中分离推得更远。事实也证实,特朗普正在通过一系列可能造成美中经济脱钩的制裁措施,逼迫中国实现美中贸易公平。但是美国政界很多人则认为,中国不可能真正地进行结构性改革。

本文将话题转向“财经记者圈”发表的《中美经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一文。该文称,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016年GDP排行榜上,美国以18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为11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和中国拉开了差距。

看起来,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了,而且增长率明显比美国高,何时能超过美国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可是一算人均,中国要追赶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真有数据表明的那么大吗?也不尽然,数字迷雾后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比美国弱太多?因为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而且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于是有人乐观预测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不过这几年因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人民币对美元不再单边升值,于是又有人说中国GDP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

中国并不需要追求虚高甚至有害的GDP数值,真正需要追求的是像美国那样具有领先世界的多种优势。比如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一流的大学教育、领先的科技实力等。在这些领域,虽然中国也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与第二阵营的发达国家相匹敌,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显著差距的。

当人们将注意力从总量转向人均数值时,画风一下就变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人均相关的数据中国落后美国和发达国家太多。例如,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由于中国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更是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看起来也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虽然2010年以后中国加大了教育投入,人均数值增长了一倍,但至2016年仍然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401美元,只有美国人均35525美元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看起来更为夸张,2014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为419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支出高达9402.5美元,是中国的22.4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1-51名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52-106名为“高人类发展水平”,107名以后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和“低人类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只有三个评估因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较低的人均数据也影响了一些复合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排名第9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0的美国,而且也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样综合看下来,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中国人均经济数据与美国有数量级的差距,中美经济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然而一些政客却罔顾事实,利用媒体鼓吹自己多么地“厉害”,并顺口把“投降派”、“议和派”痛斥为“卖国贼”,令国际社会惊诧不已。

对此,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向松祚发表演讲批评说:

——我认为中国的学界、政界、媒体界人士,不应该过分热心参与中美关系的讨论,更不能跟着起哄炒作什么中美分道扬镖,什么中国挑战美国,什么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什么我们要取代美国引领世界,什么美国已经衰落,什么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什么中国已经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姑且不论中国目前在很多方面与美国还有相当差距,尤其我们国内许多重大民生问题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就算是有一天中国全面超过美国,我们也不应该大张旗鼓去自我炫耀,自我宣传,甚至自我吹捧。

——是不是世界领袖,是不是站到了世界舞台中心,是不是引领世界和人类进步,这需要世界人民来公认,需要人类历史来检验,需要具体真实的国际新秩序为基础,需要具体务实的各项政策来实施,需要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和架构来保障,这并非是靠吹牛皮,打嘴仗,靠气势如虹的语言来渲染能够起作用的,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今天对中国政策的强烈反弹,与我们媒体界学界包括一些官员煽风忽悠起来的高亢的民族主义情绪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中国今天的最佳政策依然是与美国和平相处,相互学习借鉴,恐怕中国从美国学习的地方还要更多些。但现在中国媒体包括一些学者几乎一边倒地说美国衰落,中国已经是世界舞台中心,无异于自找麻烦,自己主动树敌,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和言论。

——美国赢得两次世界大战,赢得和苏联的冷战,不是靠高大上的语言来吹牛,而是靠真正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背后则是她的制度,尤其是宪法法治的巨大优势。美国文化教育价值观的优势更不是吹牛吹出来的。今天很多或大部分中国精英仍然忙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这不就说明一切问题了吗?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期待我们的国家和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大放光彩,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很自然的情感,然而平心而论,我们今天在许多方面和美国的差距绝不像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学者和媒体吹嘘的那样,已经没有差距甚至超过美国了。

——离开北上广几个特大城市,到广阔农村看看吧,离开北京市中心,去六环外看看吧,去看看那些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一周工作六天的打工崽打工妹吧,去看看进城务工人员不能上学就医的孩子们吧,去看看许多农村家徒四壁的贫穷状况吧。再看看我们的教育和医疗状况吧。

——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中美关系,我们的根本目标也不是取代美国引领世界,更不是和美国叫板颠覆美国,我们的根本目标是让十几亿中国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此,真诚奉劝我们的那些学者,媒体,官员理性理性再理性,客观客观再客观。不要逞一时意气,给国家添乱,给民族添乱,给子孙后代添乱!

笔者无评可置,唯发两句感叹:壮哉斯言!“兼听则明”!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