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手机厂商逐鹿折叠屏 价格居高不下明年或成高端主流代表
类别:电子玻璃  日期:2019-1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率:6228  打印 关闭

 

5G开辟国产手机角逐新一轮赛道,折叠屏异军突起。

 

  近日,华为首款折叠屏5G手机-华为mate X在29号上午10点开售,发售价为16999元,出现第四次“秒售罄”情况,引发业界关注。眼下,5G给手机行业带来新机遇,探索折叠屏等前沿技术,三星、苹果、华为、小米、摩托罗拉等各大手机厂商掀早已起了一轮在屏幕领域的争夺战。只是,市场上的产品却还是价格居高,产量甚少。

 

手机厂商迎屏幕争夺战

 

在国产手机几轮洗牌期过后,当初风靡一时的山寨机逐渐被遗忘,新一代国产手机品牌角逐赛到消费者眼中。从比拼质量到比拼体验感,手机厂商在指纹解锁、电池续航、摄像头、全面屏等领域上大战多个回合,现在又将战火蔓延到折叠屏。

 

意外的是,早一批折叠屏国产手机来自中国的柔宇公司发布的FlexPai,去年10月底,这块柔性显示器的屏脊还可作为用来显示通知内容的第三块显示器,而显示屏本身可以承受超过多万次的折叠,引发外界大量关注。

 

随后,全球较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在今年2月的Unpack发布会上展示出Galaxy Fold。这款折叠屏旗舰本身还有一块4.6英寸外屏,而将Galaxy Fold像一本书一样打开之后,就会变成一台7.3英寸屏幕的小尺寸平板电脑。4月,三星开启了Galaxy Fold的预订,并且第1天就预订一空。

 

近段时间,Mate X成为焦点,其11月份正式出售,出现“秒售罄”的情况,二手交易平台上甚至被炒出6-10万元高价。对此,华为方面在回复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ate X作为一款拥有创新形态的智能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第1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这款折叠屏产品‘秒售罄’直接的原因就是整体量不足。华为做这款手机需要试水。企业生产折叠屏生产成本高,也需要根据市场反馈相匹配。”

 

明年下半年折叠屏或成高端主流代表

 

头部手机企业掀起一轮折叠屏领域的争夺战,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距离市场普及仍有一定距离。

 

折叠屏手机较大的技术处理和使用特点在于屏幕,使用目前柔性屏即OLED,因为采用塑料基板,而非玻璃基板,所以它可以让面板弯曲甚至折叠。不仅拥有超强的便携性与安全性,也拥有高分辨率、高亮度、低能耗等优点。

 

不过,“柔性面板放在手机上,折叠的频率和次数非常高,能否做到长久,才是攻克技术难度关键点所在。”一位上游显示屏行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近论坛有网友表示,自己身边的朋友花6万元购买华为MateX折叠手机,使用了2天的时间,屏幕出现损坏。同样,三星折叠屏手机刚上市没多久,也被曝光出现裂屏质量缺陷。

 

这也是业内所担心,柔性屏手机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趋势的核心问题。一是因为技术的成熟程度有待验证,二是刚刚面世,价格也肯定会居高不下,不具备成为主流产品的硬性条件。

 

“目前,市场上做显示屏比较知名手机厂商主要有三星、LG,剩下大部分厂商都是买柔性屏。”一位电子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折叠屏是半导体显示高端的,投资一条生产线的成本近400亿人民币,能够做这一行的基本上都是千亿玩家。”

 

上游的技术门槛也决定大部分折叠屏手机生产厂商需要花高价去买屏幕,整机出来后价格自然居高不下。“折叠屏屏幕表面保护让终端厂家困惑,在技术上难以攻破,另一方面,折叠屏产业化绝大部分专利在上游厂家,终端厂家成品后的良品率不高,规模化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孙燕飚说。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今年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折叠屏手机要到三年左右才会平价一些,Mate X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为2299欧元(约合人民币17417元)。而对于小米、OPPO、vivo也应该会推出自己的首款折叠屏手机,业界猜想价格仍旧不会便宜。

 

  不过,随着5G技术商用来袭,折叠屏供应链也在加速进入成熟落地阶段,未来在手机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孙燕飚预测,“明年下半年折叠屏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高端主流的代表。”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