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韩国厂商积极调整产能、关厂效应带动下,面板报价11月起止跌,京东方更宣布暂停投资LCD,激励面板族群股价强势,虽然看似落底反弹,但整体供给仍大于需求,迎来产业传统淡季,业者仍保守看待,反将产业复苏希望寄托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盼新技术可推升市场需求,带动面板景气重回复苏道路。
从面板供需过剩谈起
中国大陆为打破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三方垄断全球面板市场的局面,集中央、地方政府资源,大举投入建置产线、研发技术,以量价优势迅速增加市占,根据研调机构IHS Markit研究,以出货量来看,今年第2季中国大陆厂商全球市占率已达45%,第4季更可望拿下过半市占,达50.2%。
虽然中国大陆厂商抢夺市占,但也造成LCD面板供给大增、价格崩跌,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尺寸面板价格大多跌逾20%,其中主流电视面板更杀到现金成本价,拖累面板厂获利。
此外,除面板本身产业竞争,美中贸易战打乱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导致第3季传统旺季不旺,也加剧产能过剩、库存水位高等问题。
观察台湾面板双虎友达、群创财报,今年前第3季亏损高达209.4亿元(新台币,单位下同),若以每月平均约20个工作天计算,等于双虎每开门营业一天,就亏掉1.16亿元,全年仍难逃亏损。
需求疲软+供给过剩厂商减产关厂盼减少亏损
面对中国大陆面板厂挟量价优势大举进军市场,韩国厂商今年9月先吹响减产、裁员号角,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降低LCD面板产量,宣布将部分LCD产能加速转作OLED,LG Display也停止部分LCD面板产线,并推出员工提前退休计划。
中国大陆厂商同样受产能供给过剩影响获利,纷纷宣布减产、暂缓投资计划,京东方继减少10.5代线25%产能后,再宣布暂缓对LCD产线投资,华星光电(TCL)和惠科则分别减产8.5代LCD面板各10%、20%产能。
另外,鸿海(2317-TW)集团旗下面板厂超视堺SDP递延中国大陆广州10.5代LCD厂生产计划,延至2020年4月,友达则从第3季后期开始减少8.5代线及6代线投片,估产能减少约10-20%。
日本松下电机则抛出震撼弹,宣布2021年起将停止液晶面板生产。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大陆调整产能、韩国厂商加速转作OLED下,11月起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出现止跌,虽未见回升迹象,但传出韩厂考虑再调整7.5代线产线,有助整体供需恢复稳定,预期快明年第1季面板产业可望复苏。
寄望下一代显示技术带动产业复苏
业内人士表示,面板供需失衡状况短时仍难缓解,不过各家逐步放缓扩产脚步,减少扩产的规模,有助价格与产业秩序回到常轨,但真正复苏与重回成长,仍有赖新技术激发市场需求,预期2021年在OLED、Mini LED、Mirco LED等技术成熟后,面板景气才可望回温。
其中,韩厂积极布局OLED市场,台厂则朝发展Mini LED、Mirco LED。
Mini LED、Micro LED皆是利用微小LED晶体颗粒作为像素发光点的显示技术,但由于Micro LED仍有部分技术待突破,预期至少还要2-3年相关发展才更加成熟,反倒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Mini LED近期就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友达、群创就在今年智慧显示器展(Touch Taiwan)中展出相关应用,锁定利基型、高端产品,友达展出采用Mini LED的65吋4K大型电竞显示器、PID(公共显示器)、车载产品,群创则另外发展MAGAzine、AM mini LED技术。
京东方也积极进军新技术领域,未来将聚焦在OLED及Mini LED、Micro LED等领域,指出Mini LED技术是未来2-3年面板产业发展方向,TCL也开始投入Mini LED产品研发,宣称明年第2季就会推出采用Mini LED的75吋8K荧幕产品。
现阶段面板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状况,在厂商积极调整、延后新厂开出下将有所改善,价格也可望止跌缓步回升,但厂商对新技术发展抱有较大期待,看好未来LCD将逐步被OLED、Mini LED、Micro LED取代,新技树有机会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届时面板景气才可望重回复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