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中美利差大幅缩窄给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
类别:经济资讯  日期:2018-8-7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率:12600  打印 关闭

 

近日央行发布通知,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接连收复6.88、6.87、6.86、6.85、6.84、6.83六大关口,从当日下午算起,反弹达到800点,从6.91逆转到6.83,全天反弹50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自日内低位反弹740点,收复6.83关口。

这个工具重启,意味着央行认可的此轮人民币贬值的最低点不能到7,央行可能进一步出台其他相关政策以抵御人民币的贬值趋势,这与2015年那轮贬值如出一辙。

央行对于重启此工具的目的表述为:“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面临持续的贬值压力,当年8月31日央行印发273号文,当年10月15日起对金融机构远期售汇业务收取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

央行在8月31日宣布此消息后,人民币汇率市场波澜不惊,延续震荡,直到9月初开始小幅升值,10月15号实施外汇风险准备净实施后,人民币开始继续大幅贬值,直到2016年人民币到最低点6.9270,从上一轮人民币贬值的过程看,仅仅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上缴很难发挥稳定汇率的目的。

不过,2017年9月,在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持续升值三个季度后,央行印发207号文,将20%的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调为0。从央行这个举动看,至少对于人民币汇率起到了逆周期调节作用。

如果市场上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远期售汇业务就会扩大,企业就会投机性的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这本质上是做空人民币,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风险,而收缴外汇准备金主要是增加这个业务的投机成本,减少做空的力量。

上一轮央行启动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制度,人民币贬值遇到转折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说明,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工具。

当年,人民币之所以能够稳定,有着各种复杂因素,其中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进一步稳定,美元由升值趋势转变为贬值趋势,央行启动了各种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拉升离岸市场利率,吸干离岸市场流动性,加大做空成本等等措施共同作用才稳住了人民币汇率。

跟上次人民币汇率贬值不同的是,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已经体现为利率市场上,中美两国利差越拉越大。

由于今年已经三次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在公开市场大幅度投入流动性,比如近期通过MLF巨量投入流动性,货币政策开始着眼于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大幅下跌。

货币市场利率加速下行,速度之快让人颇感意外,可见高层定调的降低融资成本,对于货币政策的压力之大。目前,隔夜回购利率已经跌破2%的水平,降至1.8%左右,7天回购加权利率降至2.33%,已经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的官方利率2.55%。这已经是2016年前货币宽松时候的水平,有些利率更低,尽管名义上是稳健,但实际上流动性再次回到宽松状态。

国债市场利率作为最基础的利率,反应资金价格典型指标。美国的3个月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到2%的水平,而中国3个月国债收益率目前只有2.1%,两者只有不到10bp的利差,1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2.43%,与中国同期期限国债的利差也只有不到30bp,这导致中美利差在短端已经逐步接近0的状态。

从长期利率看,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到了3%,而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到了3.4638%,利差仅仅只有0.46%的水平。

货币流动性如此宽松,而美国经济持续强势,9月美联储加息板上钉钉,不排除后半年出现中美利率倒挂的情况出现。利率宽松当然有利于稳定经济下行,但是中美利差缩窄,会逼迫资金流出,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压力,这也是此次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看,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措施还有很多,但是能否克服和抵消中美利差缩窄甚至倒挂的不利局面,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