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新育
来源:侠客岛(ID:xiake_island)
大新闻即将到来。
5月3日到4日,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将率美方代表团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与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交换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来华进行贸易谈判的美方代表团,其人选、规格都堪称“史上最豪华”班底。美国为何选在此时来谈?双方又将进行怎样的来回?中方应当如何应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岛叔、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请他就这一话题进行分析。

阵容
“特朗普将他的整个经济团队送到了中国”——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这声感慨,确实并不夸张。
看看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这个美方代表团的超豪华阵容吧——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总统贸易顾问纳瓦罗;总统贸易副顾问埃森斯塔特。
除了这些人之外,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班底几乎没剩下几个要角。
自从197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对中国7大类出口纺织品实行限额、当代中美贸易摩擦帷幕拉开至今,近40年来,从未有哪次中美贸易争端,美方向中国派出如此阵容的谈判代表团。在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双边贸易争端中,这般阵容的代表团也堪称史无前例。
这一阵容,当得起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中的分量,也当得起近一二十年来中美两国包办几乎每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经济增量的格局。
毫无疑问,与主动挑起此次中美贸易战之初那种没有谈判、只是一味单方面挑起争端的做派相比,这次美国愿意来访谈判,本身就是一大进步。超豪华的阵容,更显示了美方对谈判协调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视。而且,由于此次贸易战衅端非自我开,他们来华谈判、而不是我们去,这种安排是恰当得体的。

美国财长姆努钦
动机
美国为何选在此时派团来华?
对于美方而言,无论决策者如何为自己“交易的艺术”而自得,发动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战”至今,确实也需要从悬崖边缘战术及时转圜了。
这是因为,以中美经济贸易体量之巨大、双边经贸关系之密切,涉案贸易额创造世界贸易史纪录的贸易战,必然会让双方都付出实实在在的沉重代价。
这一冲击波带来的产业界的担忧、金融市场的震荡、美国政界越来越多的不满,也会日益发展成为山姆大叔难以承受之重。
而且,作为应战方,中国面临的压力峰值产生于对方发动攻击之初;作为主动挑战方,美方面临的压力却是随着时间流逝与日俱增,日益显著。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对美方说——
不要以为加征25%关税就必然导致受限方退出市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所占的巨大份额及其作为生产中心的不可替代性;
不要以为主动发起的贸易禁运中只有被禁运一方遭受冲击,要知道供货方的员工并不能靠贸易禁运和西北风填饱肚子,也需要去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不要以为主动发起贸易战、并威胁扩大贸易战规模可以收获“粉丝”的喝彩与中期选举的选票,要知道,贸易战抬高物价、影响民生的效果,必定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显现,现在到11月6日中期选举还有半年,足够让这一效果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
我们看到,美方公布的第一份500亿美元清单竭力避免纳入居民日用消费品,以求尽可能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尽可能减少对11月中期选举选票的影响。
比如,这份清单中的84198150税号下,加征关税商品是“炉灶,炉灶和微波炉,微波炉除外,用于制作热饮或烹调或加热食物,不用于家庭目的”;但倘若美方如同威胁宣称的那样追加1000亿美元涉案贸易额,就不可能不纳入相当一部分居民日用消费品,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甚高,即使加征关税,也难以被替代而退出美国市场,而只会抬高美国市场销售价格。
正因如此,我们已一次又一次目睹美方决策者到最后关头极速转圜的灵活身段。这一次美方从主动寻衅发动贸易战到愿意谈判,也不足为奇。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应对
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美方这个超豪华代表团?
首要的原则应该是双方谈判立足于世贸组织规则,而非基于美国国内法。相鼠有皮,由于中美双方都是世贸组织成员方,发生贸易争端时遵守这一原则,是起码的国际信义。
其次,所谓谈判,应当是双方相互妥协磨合,而不可能是美方提条件,另一方照单全收。
当年美日贸易争端如火如荼之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有感于当时的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中一贯强加于人,曾经辛辣地嘲讽美国政府所谓“贸易谈判”是“劫匪抢劫良民”;二十多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的沟通艺术,是否发生了质的飞跃呢?
2007年7月16日,美国《每日科学》杂志刊发过一篇题为《美国人比中国人难于理解别人的观点》的文章,报道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博阿兹·凯萨尔与一名研究生共同研究的结果。研究发现,美国人及其他西方人很难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其中一种后果便是交流效果不断降低;而生活在鼓励成员持集体主义态度的社会里的中国人,则更善于理解别人的观点。
我们愿意理解也更长于理解贸易伙伴的需求,但我们绝不会接受单方面的压服企图。
第三,对这一轮中美谈判,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够成功最好,不能成功我们也有勇气直面现实。即使成功,也很可能需要经历几个来回。总之,做好准备,沉着应对。
最后,无论此次谈判结果如何,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步伐不会动摇。
我们理解一些国民对经济安全的担忧,但我们回顾19世纪的英国从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就可以发现,英国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一系列开放举措,没有让英国丧失经济安全,反而推动英国登上全球经济体系的巅峰。
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经济体量远大于中国的日本,选择了日元贬值以转移压力,中国决策者则毅然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虽然当时中国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结果是中国由此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的稳定器。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直到2010年方才超越日本,但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中两国不同的担当,已经决定了这一结局。
这段历史是否会重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读:美国代表团浩浩荡荡的来了
“美国白宫在官网上公布了于5月3号启程前往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名单。如此庞大的谈判队伍,在中美交往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代表团的规模比我们预计的更为庞大,美国商务部部长也在名单中,下面名单前标注 “*” 的是新增的访华成员。这场高规格会议将于周四拉开帷幕。
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在华尔街工作过的努钦会更温和一些,不愿发起可能损害美国企业并导致股市暴跌的贸易冲突。
* 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去年罗斯未能就中国钢铁生产达成协议,令特朗普不大满意。特朗普认为中国的让步微不足道,并命令他终止磋商
* 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
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出了名的贸易强硬派,早在1999年就撰文,警告中国加入WTO对美国来说是威胁。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倾向于自由贸易,反对严厉关税。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一书作者,很显然,是个强硬派。
* 美国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副顾问埃森斯塔特(Everett Eissenstat)
注:对于这份完整名单,特朗普把控的非常严密,当时就连他的一些高级顾问也不清楚。
如此庞大的谈判队伍,在中美交往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 美国将提出哪些要求?
从临行前这些成员接受媒体的公开采访或一些讲话,我们大概可以拼凑一下:
1、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毋庸置疑,这个一直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冲突的“旗号”。

▲特朗普表示:访问中国的代表团将开始就中国与我们国家之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展开会谈。就像朝鲜问题一样,这应在多年前就得到解决,而不是等到现在。其他国家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等也是如此,但一切都会得以解决。美国有巨大潜力!
2、谈判知识产权问题,并推动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知识产权是中国贸易问题的天然焦点,我们的目标之一是推动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我认为贸易逆差很重要。
莱特希泽反对现在访问北京,理由是美国征收关税马上会实施,手上已掌握了更多的筹码。他希望美国政府把精力放在完成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上。
3、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美国财长努钦正负责与中国磋商一项金融服务协议。
4、另外,美国真正的目标他们没有说出来。根据日经新闻最新的报道,据悉美国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规划。
当然,在谈判中美国并不会先提出来自己想要什么,而是看看中国能提出什么条件。
■■■ 美国的谈判策略
这次谈判与以往历次不同。
1、一般的谈判,为了避免双方信息的非对称性,都会事前派人敲定一些细节。而此次,美国并未按照惯例派出先遣队伍前往北京进行初步磋商。
2、面对中国的以礼相待,美国采取了“最后通牒策略”——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美国拟对中国数百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将按计划生效。
3、谈判前采取“最后通牒策略”,而在谈判中采取“投石问路策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当双方会面时,美方人员可能只会强调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美国的投诉,然后静观中国反应,美方认为中方将被迫进行更深入的结构性改革和更快采取行动。
美国的策略非常危险,一旦双方不能很好地把握对方的底线,谈判就会失败。而一旦这次令人瞩目的谈判破裂,中美贸易摩擦的力度和广度就会加深。金融市场的憧憬也会破灭,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可能无法预测。
美方最可能在本次谈判中发挥作用的人应该是——财长努钦。努钦在临行前表示,期盼与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坦诚的讨论。前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一直在敦促努钦前往北京。保尔森和努钦曾在高盛共事,那时保尔森是姆努钦的上司。
■■■ 中方能答应什么条件?
下面是华尔街日报的报道:
在中方可能开出的条件中,包括:下调针对进口汽车25%的关税税率、放宽中国对进口电影分账片数量的配额、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帮助缩小美国对华庞大贸易逆差,以及提议协商美中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可能涵盖许多结构性问题并且可能在贸易制裁机制下强制执行。
不过,中国开出的条件是有底线的。中国不会停止通过国内补贴及其他支持手段发展先进技术的计划,中方认为这对本国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此外,中国也不会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帮助提振美国出口。中方认为,上世纪80和90年代美国迫使日圆升值,重创了日本经济。
一位高层官员说,中国不是日本。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中方不打算讨论美方提出的两个要求。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一是强制要求中国将每年对美国37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缩减1000亿美元;
二是要求中国削减预定用于产业升级的总投资金额3000亿美元计划。该计划将投资发展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商用飞机等先进技术。
■■■ 如何确定谈判结果如果?
可以根据美方代表团的回程日期来判断。

▲罗斯在CNBC被问及对与中国谈判的期望时说:在真正进入会议室之前,你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如果我不认为有希望,我就不会大老远地跑过去,你没有办法去预判。这些谈判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问题在每个人面前都很清楚。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有两个232在有待实施,还有301。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会议将于周四开始,美国官员计划周末返回,但如果会谈结果不尽人意,也可能缩短会期。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