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出口贸易连年上涨,一个个“国家重器”也喜讯不断,但对某些领域尤其尖端精密领域和国际水平还有不少的差距,这是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的差距。
据报道,2017年前八月份,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14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12%;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机械工业进口额2727亿美元,出口额3748亿美元,顺差1021亿美元。
然而漂亮的数据背后却是小小螺栓,在我国高端装备上几乎100%需要进口。从航母到高铁、从汽车到摩托,几乎所有的高端螺栓我国都要进口。
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普遍的现状,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进口。
让国人引以为傲的高铁的大量高端螺丝钉也都采用进口货,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事实。
某军事专家曾说,辽宁舰甲板上的螺钉都是钛的,一颗抵得上一辆奥迪车。
这话言下之意并不是说每个螺栓螺钉都顶的上一辆奥迪,但在某些关键位置使用的高端螺栓,其造价的确高的恐怖。
像航空母舰这种百亿级的项目,由于其强大的综合实力,自然需要各方各面的精益求精,对科学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极高的。
比如航母甲板需要承受舰载机发运机喷口的高温燃气,普通的材质螺钉没法承受的,只能用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超强的钛合金螺丝。
而这种高端螺丝,以目前国内的技术和产业线,还无法满足,只能依靠从国外大批量采购。
航母甲板需要大量的高端螺栓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既尴尬又严峻的现状。
螺栓、螺帽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东西,但它却是机械制造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零件,国内无法生产或无法形成生产线,其结果就是从航母到战机、从汽车到摩托,几乎所有的高端螺栓都要进口。尤其是在航母、战机这种军工领域,对螺栓、螺钉的扭矩、拉力强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国内目前生产的螺栓,在基础材料、热加工、基础工艺上均不过关。
一个在质量上无法保证的产品,谁敢使用?要知道战斗机表面上的一个凸起,就能使得飞机的反射强度陡然增加十几倍。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核心技术研发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这也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在短短几十年发展里还欠缺的积累,金钱可以的买到设备和的原材料,但是却买不到时间积累转换的巨大技术优势。
让国人引以为傲的高铁的大量高端螺丝钉也都采用进口货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高端螺栓的加工能力,为什么造不出来呢?
这个和我们基础工业欠账较多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化工、冶金、锻造等工艺的落后所致。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