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我国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放大
类别:经济资讯  日期:2018-2-5  来源:  点击率:10644  打印 关闭

 
    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原主任 张斌

    不论从什么口径来看,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过去30年以来的新低,赤字率是30年以来的新高,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是30年以来的新高。如何应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放大的问题呢?

    我国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放大我国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放大  不论从什么口径来看,狭义和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在趋势上都在持续下降。财政支出增速也随之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远远没有收入增速下降的那么大。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过去30年以来的新低,赤字率是30年以来的新高,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是30年以来的新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

    财政收支缺口的持续放大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财政收入方面,尤其是税收,与其相关系数很高的是名义GDP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工业化高峰期,经济增长下了一个台阶,税收增速随之下降很自然。

    财政支出方面。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类似发展阶段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滞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其他国家在工业化高峰期的时候,城市化率能达到70%以上。而直到今天,中国工业化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只有57%。尽管工业化高峰期和财政收入增长高峰期已过,但是城市化高峰期还没有到来,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关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类似发展阶段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中国政府过去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发展建设上,公共服务的缺口很大,这是政府需要补课,也需要花钱的地方。在这样背景下,即便财政支出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也不会很快,因为发展的需求摆在那。

    应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放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宏观管理来看,名义GDP的增速不能太低。如果像2014-2016年那样发生严重的PPI通缩,导致名义GDP增速非常低的话,税收会跌的非常惨。我们不要通胀,但是名义GDP增速不能太低,否则各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压力。

    从融资方面来看,政府现在的融资成本太高,要继续提高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在全体政府债务中的比重。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当中国债的比重可以达到60-80%,政府借的都是最便宜的钱。比较而言,中国政府的借债成本很高。按照稍微宽一点的口径计算,即便是经过债务转换,国债加上地方债在25万亿左右,在广义政府债务里面的占比不超过五成,剩下的部分是从哪儿借的?银行贷款,影子银行,城投债,融资成本偏高。提高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在政府债务中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

    积极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现在中央很关注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堵住后门的同时,一定要打开前门,否则问题还是难以根治。打开前门,关键是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找到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同时也对建设项目形成来自于市场的制约和监督。

    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是很有潜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础设施、医院、学校、产业园区、仓储中心等等但凡能带来现金流的建设项目都可以借助REITs融资。不仅如此,现在的很多PPP项目也可以借助REITs,从明股实债转向真正的权益融资。现在很多PPP项目都是明股实债,参与方是政府、国企、银行,资金在这些机构之间打转没出路,最终的出资方主要还是银行,都是债务融资。通过REITs相当于把PPP项目IPO,把项目的收益权卖给了居民部门投资者,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权益融资,真正地降低了融资成本。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