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一片玻璃扬国威 多元矩阵兴实业——专访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
类别:企业资讯  日期:2018-11-5  来源:证券日报  点击率:10596  打印 关闭

 

20年来,这家企业在每个月初都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从未间断。这家企业从一个小制造厂起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用一块玻璃改变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被业界盛赞“一片玻璃扬国威”;始终坚守“实业报国”之路,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这家企业就是大型民营企业东旭集团。

 

近日,记者走进东旭集团位于北京的总部,专访了东旭集团董事长、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第一人——李兆廷先生,听他讲述东旭人如何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进口替代,保住国内玻璃基板产业根脉;如何带领东旭从一个小制造厂发展为总资产达2000亿元,涵盖高端光电显示材料等产业的大型集团。

 

从1亿元到3000万元

 

李兆廷在国家恢复高考不久成为大学生。198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企,从技术员做起,然后是工程师,30岁出头便成为这家大型国企的副总经理。这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

 

但李兆廷并没有安于现状,当改革开放热潮席卷全国时,果断放弃了当时相对优越的职位,辞职创业。很多人对他不理解:“放弃这么好的工作自己创业,值得的吗?”但他非常坚定自己的选择。

 

他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进口替代研发。这源于他在国企工作时候,经常被安排参与机械进口装备的引进洽谈工作。他发现,面对国外厂商的强势,没有技术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议价权,为此吃了很多哑巴亏。为此,他决心做一家拥有自己技术、自己品牌的企业。

 

1997年,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河北石家庄,32岁的李兆廷做起了进口设备国产化细分领域——电子玻壳装备引进和技术创新的生意。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东旭就成功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2004年,东旭一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子玻壳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50%。安彩集团、彩虹集团、宝石集团等特大型CRT企业都是东旭的客户。

 

在光电显示装备制造“国产化”的道路上,东旭初战告捷。通过国产化,东旭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极大地提升了国内CRT产业的话语权。

 

“那个时候买一台国外制造的研磨机,要花1亿元人民币。我们通过自己开发、制造,售价仅为3000万元人民币。”李兆廷谈起这件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外国人能干的事情 中国人一样能干成

 

电子玻壳研发制造的成功,没有让东旭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李兆廷深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决定着企业国内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于是,李兆廷为东旭集团做出第二个重要决定:向液晶玻璃基板转型。

 

2006年以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大家每天观看的液晶电视、使用的液晶显示器,上面的面板玻璃一度完全依赖进口,我国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当时,美、日等国的4家企业垄断了全球100%的市场。

 

因为该行业技术壁垒强、资金投入大,很多企业都望而却步,但东旭却迎难而上,因为李兆廷坚信“外国人能干的事情,中国人一样能干成”。

 

言必信,行必果。2010年,东旭集团主导投资、设计、建设的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在郑州建成,生产出我国首片国产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这不仅推动了“中国屏”的成功逆袭,促进了“缺芯少屏”中“屏”的问题的解决,也根本改变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屏’使一台液晶电视机的价格由万元以上降到两三千元”,李兆廷欣慰地对记者表示,东旭做成了很多企业想干却不敢干的一件事!

 

对此,业界盛赞东旭“一片玻璃扬国威”。

 

中央领导曾高度评价:“东旭干成了央企该干却没干成的事”。

 

但东旭的崛起也刺痛了西方巨头,2011年,具有160多年历史的美国康宁公司为垄断中国平板显示市场,通过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和频繁发起恶意的知识产权诉讼等手段,全面围堵绞刹东旭。

 

看似企业之间的问题,实质是国家间尖端科技和产业地位的较量。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国务院组成谈判小组,经过一年零十个月57轮正式谈判,与美方达成和解,保住了民族光电显示材料产业。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成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着力点和决胜关键。”李兆廷深有感触的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东旭已经拥有5代到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20余条,年生产能力约2000万片产销量稳占中国市场占有率首位、世界第四,一跃成为国内玻璃基板龙头企业。

 

坚持 “每一个举措都为了振兴实业”

 

实体经济要振兴,谁能扛起振兴路上的大旗?如果说实业是中国经济之“根”,制造业是实业之“本”,那么企业就是制造之“基”了。

 

实业强,则国强。在采访中,李兆廷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业”。人们访问东旭集团的官方网站,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实业报国”四个大字。

 

李兆廷坚守实业,不跟风赚快钱,这一点东旭人都知道。东旭集团常务副总裁李泉年告诉记者,很多公司都在转型做轻资产公司时,我们老板总是反着来,不盲目碰互联网,不跟风口,其实这些行业来钱更快,但他一直沿着做实体产业的路径不变。

 

20年来,在李兆廷的带领下,东旭人始终不渝地坚守在实业领域,以“实业报国”为理念,以“创新开拓、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企业精神,在振兴民族科技产业之路上,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旭特色的民族企业发展之路。

 

目前,东旭集团的产业链主要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涉国计民生的实体产业。已成长为集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客车、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光伏发电、生态环保等多个国家战略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

 

“东旭每一个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举措都是为了振兴实业,从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产业、产品实现最大价值。”李兆廷对记者表示,未来,东旭将深入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使自身已有的“实业报国”理念实现提升。

 

从关系国计民生、拥有高行业壁垒的显示材料,到小投入大产出、布局未来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再到以资源换市场、布局全国销售网络的新能源汽车,东旭正在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更为诱人的未来。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