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降至51.4%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表现分化
每日经济新闻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表现分化,大企业PMI持续上涨,中小企业PMI已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7月3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环比上月向下小幅波动0.3个百分点。专家分析,制造业PMI虽然小幅下滑,但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且连续10个月保持在51%以上,显示制造业总体走势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30日的“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中国PMI分析小组秘书处负责人于颖在演讲中认为,国内经济形势处于见底回升出清中,目前L型经济走势的那一横右端已经接近尾声,2017年下半年可能回升,中国经济周期升级之日,就是L型横走完结之时,也是总量回升之时。
记者注意到,在经济见底回升出清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景气程度整体上不如大型企业。数据显示,7月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为49.6%和48.9%,分别比上月回落0.9和1.2个百分点。
制造业仍处扩张区间
今年以来,PMI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走势平稳。尽管7月数据略有下调,但仍然处在扩张区间,市场看法也比较乐观。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总体上,7月PMI制造业仍处于2016年10月至今的51.2%~51.7%窄幅震荡区间。这显示出中国经济仍为温和复苏,既没有过热,也没有出现二次探底。
“指数回落,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指数水平已经相对较高,波动难以避免;另一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时下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部分省市洪涝灾害,对短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师陈中涛说,从企业调查来看,多数企业反映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表示,由于近期全国大范围持续晴热高温、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一些企业例行设备检修,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供需持续扩张,但增速减缓。
值得一提的是,从分项数据来看,7月份PMI小幅下滑主要是由于生产和新订单两项指标分别比上月回落0.9和0.3个百分点。此外,在今年一季度,这两个指数的差值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但是今年4~6月,前者分别比后者高出1.5、1.1和1.3个百分点,显示出需求端扩张不及生产端。
不过,到了7月份,生产指数为53.5%,新订单指数为52.8%,两者差值缩小至0.7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低,这被解读为一个好现象。
陈中涛指出,随着去产能、去库存活动持续推进,市场供需平衡性增强,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差距缩小至1个百分点以内,说明经济运行协同性较好,供需处在较为合理的状态。
记者注意到,在制造业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企业继续加大了采购力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7.9%和52.7%,分别比上月上升7.5和3.6个百分点。去年1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达到过69.6%和58.8%的高位,此后开始回落。今年6月以来,两个价格指数重回上升通道,且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出厂价格指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意味着企业扩大生产意愿强。但是购进价格涨幅超过出厂价格也可能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分行业来看,上游钢铁、煤炭行业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数据显示,7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攀升至高位景气区间,均为今年高点。
中小企业表现弱于大企业
虽然PMI数据显示,制造业整体处于高景气区间,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处境却呈现不断分化之势。
记者注意到,6月大型企业PMI为52.7%,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5%,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50.1%,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进入7月,大型企业PMI又进一步涨至52.9%,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则双双回落至临界点以下,分别为49.6%和48.9%,较上月分别回落0.9和1.2个百分点。
对此,陈中涛认为,中小企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为明显,但大型企业近年来由于转型升级加快,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基础,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季节性因素影响。
除了季度性因素,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更有利于大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于颖在前述论坛上表示,周期行业在2017年处于出清时期,那些没有研发投入实力、不能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会面临重组甚至退出市场的局面,市场集中度会上升。于颖以纺织业为例分析,近年来纺织业有80%的企业退出,剩下企业的市场份额上升,盈利也有所增加。
此外,友发钢管副总裁韩卫东就对记者表示,现在钢材价格持续上升,下游企业购进原材料成本上升。虽然下游企业也相应会上调产品价格,但是对一些小企业来说,购买原材料占用的资金会大幅增加,资金成本会出现增加。
不过,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赵庆河指出,调查结果显示,受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PMI连续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此外,近四成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
对于未来,于颖在前述论坛上分析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处在见底回升出清过程中,GDP的L型底部已经接近右端,2017年下半年可能回升,同时国内经济也处在转型升级分化中,表现出动力转换、产业出清和产业升级的特征。
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站上51% 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上海证券报
受天气因素影响,7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出现微幅回落,但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运行在51%以上,非制造业PMI也连续10个月保持在54%以上,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仍在发展。
经济增长稳定性提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昨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PMI为51.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数据时称,由于近期全国大范围持续晴热高温、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一些企业例行设备检修,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尽管指数有所回落,但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0个月维持在51%以上,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7月份PMI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经济仍在筑底企稳期间,但增长的稳定性趋于提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小幅改善,预计未来工业生产有望维持平稳增长态势。
与制造业的走势一致,7月非制造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54.5%。但该数值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且连续10个月维持在54%以上,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对此表示,从近年数据表现来看,今年54%以上的平均水平较2015年以来53%左右的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表明当前非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前两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反映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均有增强。
随着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方正证券(9.050, 0.14, 1.57%)、申万宏源(5.940, 0.03, 0.51%)证券等多家机构均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望继续超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在昨日发布的最新研报中上调了三季度GDP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9%。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从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中行业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深入优化,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持续加快。
数据显示,7月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PMI指数有所回落,但在制造业当中的引领地位和作用突出,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传统行业PMI指数基本平稳,但指数水平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分析称,“一高一低”两相对比,反映出经济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持续加快。
这一点在非制造业PMI中亦有体现。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指数连续上升,7月份达到62%以上的高位。
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数据还反映,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再度出现分化走势,大型企业PMI持续上升,中、小型企业PMI重新跌回萎缩区间。
据统计数据,7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2.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中、小型企业PMI为49.6%和48.9%,分别比上月回落0.9个和1.2个百分点。
章俊对此表示,供给侧改革导致目前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部分为大型企业,而承受成本上升压力的中下游企业里中小型企业依然占比较高,因此出现大型和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此消彼长的现象。
此外,市场价格加快上升也值得关注。7月份企业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明显上升,尤其以购进价格的上升最为明显。制造业PMI中,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在7月大幅上升7.5个百分点至57.9%,与出厂价格指数差距明显扩大,达到5个百分点以上。
“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虽然上游行业效益会得到提升,但下游行业成本会明显增加、效益下滑,不利于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经济稳定。”陈中涛说。
7月制造业PMI季节性回落 周期性行业今年望完成出清
21世纪经济报道
PMI小幅波动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公布了7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PMI为51.4%,较上月略回落0.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显示制造业总体走势平稳。7月份全国大范围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暴雨天气以及一些企业例行设备检修是导致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的重要原因。虽然7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出现回落,需求有所走软,但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三个月改善,预示着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7月非制造业PMI为54.5%,较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不过持续位于超54%的较高景气度区间,显示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7月份与暑期旅游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建筑业景气度高位提升,商务活动指数达到近年高点,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建筑业有望继续较快发展。总的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处于持续扩张区间,小幅波动属于正常运行状况,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导读
关于制造业PMI的未来走势,于颖指出,上游行业价格的上升可能会制约一部分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排除后期个别月份有回落,但今年以来PMI一直保持在51.0%以上的运行区间,预计未来PMI仍将保持在50%荣枯线以上。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7月制造业PMI为51.4%,比上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在荣枯线上方运行。
由于近期的高温、洪涝天气,以及企业的例行设备检修,制造业生产活动出现了季节性放缓。在回落过程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差值明显缩小,这有利于供需关系的改善。
随着煤钢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7.9%和52.7%,分别比上月上升7.5和3.6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在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周期性行业正在快速出清,行业自2015年三季度开始出现连续反弹,有望在今年底完成出清。
PMI出现季节性回落
中国PMI分析小组秘书处负责人、中采咨询总经理于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历史上看,往年六、七月份一般都会出现季节性回落(过去三年7月都有下降),今年6月份环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7月份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亦属正常。
回落指标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落0.9和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扩张区间,且两者差值明显缩小,于颖认为,这有利于供需关系的改善。
“订单指数回落幅度没有生产指数大,在需求不稳的时候,企业在制定自己生产计划的时候会主动收缩产量,产量比订单收缩得多,实际上是供需关系在改善,因此这种强弱不一的回落是健康的。”她表示。
从生产端看,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由于近期全国大范围持续晴热高温、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一些企业例行设备检修,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不过7月生产指数依然保持较好扩张水平,是5大分项指数最高的一项,短期内生产动能依然充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生产指数并非实物量,作为一个预期性指标,其背后是在手订单的回落以及相应需求的走弱,制造业生产扩张因此也出现了放缓。
从需求端看,7月三大订单指数全部回落,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分别下降0.3、1.1、0.9个百分点至52.8%、50.9%、46.3%。
交通银行(6.450, 0.05, 0.78%)金研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7月新出口订单回落幅度较大,未来出口形势存在隐忧,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低于上半年,但全年出口有望显著好于过去两年。在手订单指数在萎缩区间进一步下降,也许会影响后续制造业生产。
于颖表示,在过去两年间,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逐渐走出了收缩区间,开始了持续的扩张:在2015年以前,新出口订单长期在荣枯线以下运行,此后有过一轮反弹和回落,而从2016年秋季以来,随着国际环境改善,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出现了持续的复苏,连续站在荣枯线上,而6月份52%的新出口订单更是创下近4年来的高点。
“7月环比数据的波动很正常,并且回落幅度有限,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目前新出口订单和进口仍处于一个相对高位的区间。” 于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景气度的分化仍在持续。7月大型企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52.9%,而中、小型企业则分别下降0.9、1.2个百分点至49.6%、48.9%。
连平认为,年初大、中、小型企业PMI呈收敛状,向51%靠拢。但5月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再次出现分化,大型企业PMI持续上升,中、小型企业PMI重新跌回收缩区间;这意味着,大型企业经济经营状况改善,但中小型企业压力明显。
周期性行业加速出清
赵庆河表示,7月企业继续加大采购力度,价格指数双双上升。当月采购量指数为52.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为今年次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7.9%和52.7%,分别比上月上升7.5和3.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重回临界点之上。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攀升至高位景气区间,均为今年高点。
于颖指出,原材料价格在2015年11月出现了历史性的拐点,彼时原材料购进价格已经收缩到41.1%的低位,随着需求的反弹,原材料价格不断反弹,一直到2016年12月站上69.6%的高位,今年5月虽有回落,但仍在49.5%的位置,因此原材料在6月份开始出现反季节的反弹,7月更是环比大增7.5个百分点。
“近期原材料价格的反弹反映出企业自主定价能力的提高,不过目前原材料价格已处于高位,从市场需求以及成本利润来看,未来继续上升的空间会有所收窄。” 于颖表示。
在于颖看来,2012-2018年,在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正在依次实现出清,与此相伴的是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集中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大并进而迈入产业的“3.0阶段”。
这一过程从民营企业最集中、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轻纺领域开始,根据她的调研,在此过程中,纺织、印刷行业关停了80%、60%的企业,率先在2014年前后实现了重组和出清,此后这些行业的PMI均出现了大幅的好转。
周期性行业由于国企较得,体量较大,其出清与转型升级来的更晚了一些,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这些行业正在快速出清。
于颖认为,目前周期性行业的出清已进入后半部分,从其他行业经验来看,一般一个行业实现出清需要3年左右时间,自2015年原材料价格反弹开始已有近两年时间,周期性行业有望在2017年年底实现出清。
于颖表示,中国在去产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国内对原材料需求正在持续扩张,预计未来去产能的压力将会有所减弱。
牛犁表示,7月初级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石油等产品价格下降明显;然而与去产能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价格大幅上涨。
“煤炭价格上涨,有季节性用电高峰期到来的影响;而钢铁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来自去产能的影响,‘地条钢’产能可能超过市场预期,这部分产能的去除大大增加了正常钢铁生产的需求,这提高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
牛犁表示,上游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上涨会抬升下游行业的成本。
于颖也认为,上游行业价格的上涨肯定会向下游传导,“实际上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反弹,下游行业已经出现过一轮涨价;从坡度来看,下游可能不像原材料上涨那么陡峭,但原材料价格整体还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最终下游价格还是会与此相匹配出现上涨。”
关于制造业PMI的未来走势,于颖指出,上游行业价格的上升可能会制约一部分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排除后期个别月份有回落,但今年以来PMI一直保持在51.0%以上的运行区间,预计未来PMI仍将保持在50%荣枯线以上。
任泽平点评7月PMI数据:三季度经济再超预期
三季度经济再超预期,建筑业订单和购进价格改善——点评7月中采PMI
方正宏观任泽平、宋双杰
事件:7月官方制造业PMI51.4,预期51.5,前值51.7。7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4.5,前值54.9。
点评:
1)核心观点:7月PMI、PPI、建筑业订单、出口、土地购置、发电、制造业投资延续改善,企业盈利向好,CPI仍低,三季度经济数据或继续超预期,硬着陆和繁荣顶点宣告破产,新周期持续验证。7月PMI为51.4%,小幅回落0.3个点,但仍在相对高位,连续12个月在荣枯线上方。分项看,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略降但仍在高位,建筑业订单大幅上升,表明需求侧经济L型韧性强。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大涨,表明供给侧产能出清,新增产能受约束,库存低位,引发价格大涨、企业盈利超预期以及修复资产负债表。
新周期是理解未来宏观和市场的关键。新周期不是需求U型复苏,而是经济L型下的供给出清,必须重视供给侧。新周期的核心是从产能过剩到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强者恒强,行业龙头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为新产能周期蓄积力量,新5%比旧8%好。
2)生产小幅回落但韧性强。7月PMI51.4%,较前值低0.3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在51%以上,经济韧性强。7月生产有所放缓但仍在扩张,生产指数为53.5%,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与近期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部分省市洪涝灾害导致企业检修增多有关。7月发电耗煤同比增10.6%,高于6月的5.6%,工业生产仍保持较高增速。
3)内外需求平稳仍在高位。7月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所回落,分别为52.8%和50.9%,较6月均下滑0.3个点。6月出口交货值增长11.7%,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考虑到美欧先后经过金融去杠杆,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较强,因此2017年下半年出口有望延续改善。进口指数录得51.1%,小幅下滑0.1个百分点,内需维持平稳扩张。
4)大企业扩张,中小企业收缩,验证新周期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6月大型企业PMI为52.9%,升0.2个点,景气度提升与建筑业扩张、黑色系补库价格反弹、供给侧改革推动有关;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6%和48.9%,回落0.9和1.2个点,均低于临界点。
5)需求稳产能出清下价格回升,企业盈利改善。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9%,较上月大幅回升7.5个点;出厂价格指数为52.7%,较上月升3.6个点。需求有韧性、供给出清、新增产能受约束下价格持续回升,企业利润改善,剩者为王。7月黑色系价格再度暴发创新高,有色整体价格上涨;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较5月加快2.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但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仍谨慎,因此窖藏现金制造业投资恢复缓慢。
6)库存水平偏低,弱去库。7月原材料库存指数48.6%,较上月降0.1个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1%,较上月降0.2个点。本轮补库存周期从去年7月开始,库存峰值为4月末的10.4%,明显低于之前几轮补库存峰值,未来去库压力可能不大,对经济的拖累也弱于前几轮周期。而且,煤炭、螺纹钢等库存水平甚至仍处于历史低位,近期在黑色系带领下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新高。
7)建筑业订单延续改善,预示房地产投资和土地购置超预期。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回落0.4个点;其中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6.0%,较上月高0.6个点。房地产销售和投资连续超市场预期,1-6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8.8%,比1-5月加快3.5个百分点。考虑地产商补库需求、政策要求下半年增加供地以及开发商现金流充裕,建筑业景气仍将持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均连续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
8)新周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检验。这是一个从被争议到逐步被认同,并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和广为流传的主螺旋,一如改革牛、新5%比旧8%好、经济L型、一线房价翻一倍。今年股市结构性牛市中的家电、钢铁、煤炭、有色、稀土、化工、造纸、银行、保险等大涨的板块均是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