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人民日报:低价竞标扼杀研发创新 质量方是企业立身之本
类别:热点新闻
日期:2017-6-7
来源:
点击率:7320
打印
关闭
产品既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一件件产品都有质量、一家家企业都以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才更有质量。
“在招投标中,低价就能中标,造成大家不比质量,只比价格低。”在不久前开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中,一些企业主抱怨,目前,一些地方在招投标中存在的“低价中标”现象,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突出障碍,亟待治理和规范。
一般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招投标中的投标价或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价。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这些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为获取利润,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执法检查中,一家曾经获得过“政府质量奖”的线缆企业直言:生产企业没有利润空间,被逼得偷工减料,突破底线。事实上,因低价中标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酿成安全事故的案例,并不鲜见。
“低价中标”现象之所以出现,和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监管机制不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从根源上讲,是鼓励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不足导致的。当有的企业每年拿出很多利润来搞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时,个别企业靠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能同台竞技,甚至竞争成功。长此以往,就没有企业愿意花精力搞研发和创新。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整个制造业也是一个打击。解决之道,自然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让企业拿产品质量说话,让过得硬的产品叫得响、站得稳,从而为制造业大国打下产品质量的基础。
令人慰藉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靠偷工减料甚至假冒伪劣来获利,空间正日益逼仄。一方面,目前,随着监管部门从标前、标中到标后的全流程监管,招标投标活动逐步规范化,通过低价中标进而谋求灰色利益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相反,一些低价中标的企业经常由于利润极低,造成交期延迟,且无法保证质量,让招标方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在工程领域,有人将这一现象戏称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在产品质量上不愿意投入的企业,生存也将愈发艰难。我们应该顺应和把握好这一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趋势,使现行法律规定更具可操作性,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守法企业一路绿灯、违法企业处处受阻,让企业主动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玻璃行业的十字路口:再熬十年还是现在退出?丨“反内卷”进行时
《超低能耗建筑用薄膜发电幕墙》行业标准(送审稿)在北京顺利通过审查
稳中趋缓 | 6月份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发布
工信部就《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关于印发2025年度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涉及玻璃企业
国家统计局:2025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