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楼市“红五月”成交遇冷 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效应有所显现
类别:热点新闻  日期:2017-6-6  来源:  点击率:7452  打印 关闭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往年每逢假期最繁忙的地方之一是房地产中介,但在刚过去不久的端午小长假中,不少中介门店门可罗雀,受“3·17”楼市调控影响,北京房地产市场正在迅速降温。据相关数据统计,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网签2912套,同比去年5月下降38%,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下跌。

  除北京之外,全国多地的楼市也开始降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共有6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超过30个区县,累计发布调控政策超过160多次。而调控的效果如今可谓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此前房价“高烧”的一二线城市,涨幅明显降温,基本退至1%以内;而上海、合肥等前期领涨的城市,环比房价甚至下调。房价的拐点真的来了吗?

  在楼市里有一个说法叫“红五月”,但是今年的5月似乎红火的梦想已经宣告落空。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网签2912套,同比2016年5月下降38%。从数值上看,北京楼市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

  在限购、限贷等各种楼市政策的作用下,特别受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60%-80%的影响,远郊区成为北京新房市场的主战场。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最多的五个区域分别是顺义区、延庆区、密云区、房山区和大兴区,占全市成交量的65%;成交最少的依旧是东城区与西城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现在北京的成交结构,以5月份为例,销售金额超过两亿的基本上90%都在五环以外,四环以内基本上已经没有项目可售,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已经郊区化。

  此外,自今年3月以来,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连续出现下滑,而北京住建委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北京楼市的降温。5月全月,北京二手住宅共实现10801套网签,环比4月全月下滑36%,创下2015年2月(8672套)以来的最低值。包括链家地产、我爱我家等中介机构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北京楼市的变化。

  链家地产首席市场官宋琦介绍,317新政之后,北京链家的单均成交量大约不到1000套,和新政之前相比下降了73%。

  针对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走势,房天下副总裁司智认为,北京新房市场仍将维持低温,交易量也会继续在低位徘徊,未来交易量会大幅度缩减,甚至有可能出现50%以上的萎缩,如非居住属性为主的,尤其是不在刚需属性范围之内以及大范围炒作的房子可能出现比较高的价格回调。

  随着市场趋冷,不少人会担心北京房价会不会突然跌入冰点,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量跌之后价格会有轻微调整。业内判断跌幅控制在15%到20%以内,不会出现很明显地暴跌,因为北京的限购和限贷执行得比较严格,即使去年到今年的高峰期,大部分市场交易并没有多少投资、投机,剔除了小部分带有投资需求的影响之后,市场理性回归,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也基本不存在,毕竟人口基数比较大,还处于刚需或者改善为主的市场。这种市场相对比较平稳。

  不止是北京楼市遇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北京、保定(保定、北京等均为有部分限制)、厦门、广州、海南、珠海等超过30多个城市,历史上首次启动了买房后一定年限限制出让的楼市调控政策。这一切也宣告着限售时代已经开启,房地产市场变天已经成为事实。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非制造业PMI行业数据中,房地产业商业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落,新订单指数创年内阶段性低点,均在50%以下。同时销售价格上升势头有所放缓,销售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企业预期也趋于谨慎,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指数变化,表明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效应已经有所显现。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