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给世界带来了诸多期待。
历史悠悠,于无声中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中的危险和艰辛我们无法体会。《资治通鉴》载:汉武帝在位期间,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选任张骞为使者。张骞率100多人从陇西出发不久被匈奴抓住,囚禁10多年后逃脱。随后,张骞等人经大宛、康居等国,抵达大月氏,终至大夏。在归国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抓住并囚禁1年,后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百余人使团只有两人生还。见到汉武帝后,张骞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大宛国在正西约一万里处,盛产汗血宝马;大宛国东北为乌孙国,乌孙国东面为于阗国;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游牧国家,随牲畜逐水草而居;大夏在大宛西南方,其风俗与大宛相同。”后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了“先结交乌孙王,进而与大宛、康居、大夏、月氏等国结盟”的建议,汉武帝赞同,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领300人及数以万计的牛羊和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缯帛出使西域。自此,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陆续出使了乌孙、大夏、安息、身毒等地。
跨越千年,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由此产生,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拉开了序幕,自此“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进入新世纪,“开放、包容、互惠”成为各国发展的广泛共识。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个月后,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他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也被形容为“最具雄心的中国倡议”。“一带一路”提出几年来,“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生产要素”正在逐渐将沿线国家打造成世界经济新的“新增长极”。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早在1990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用以表达他对人类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的美好设想,这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用来向外界解释“合作共赢”的生动话语,成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最基本的遵循。
“各美其美”是“美美与共”的基础。合唱作为群体艺术形式,每一位参与者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一带一路”沿线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急需引入资本、技术,借鉴经验为发展助力。但在发展过程中走什么样的路最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正所谓“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参与国都要有与自己国情适应的发展规划,都要低头走好自己的路,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
“美人之美”是“美美与共”的关键。“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关系,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关系。自己的快速发展,要建立在周边国家发展的基础上,都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帮助,最大限度地为别国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支撑,成人之美,美人之美。
“天下大同”是“美美与共”的结果。世界好,大家才能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各异、文化传统有别。要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使其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之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之时促进共同发展。
大合唱是“合”的艺术,更是“和”的艺术。古老的丝路精神跨越时空,必将演绎出新的传奇交响乐。相信,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奏曲必将演绎出新的高度。
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