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
又到了全国“两会时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面对这几天异常晴朗天气和少有清新空气,内心总是舒展不开。这是他参加本届全国人代会的第四个年头了,作为全国玻璃行业为数不多的代表之一,他依然要为法制化推广节能玻璃的建议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玻璃是无可替代的建筑材料,玻璃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向。提供绿色建材,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既是玻璃产业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王刚代表希望今年他提出给节能玻璃立法的建议和论述能引起更多代表的呼应和关注,这也是他连续四年一直在提的一个建议。
推广节能玻璃利国利民
Low-E玻璃是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简称,是一种对中远红外(2.5-25μm)具有80%以上反射比的材料,既能保持室内的热辐射、降低采暖能耗,又能阻隔室外的热辐射,降低建筑的制冷能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节能性能最好的窗用材料。产品可采用在线和离线两种生产工艺生产,包括单银、双银、三银等,节能性能逐渐提高。据测算Low-E节能玻璃节能效果比单片普通玻璃提高70%以上,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40%以上。
目前,我国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已有100多条,年产能超过3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产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装备、工艺、管理均已成熟,相关产品标准(GB/T 18915.2-2002)已于2002年实施,达到同期国际通用水平,产品检测能力覆盖全国所有发达地区,质量稳定可控。产能和产品质量都可以满足全面推广后的市场需求。
推广节能玻璃要上升到法治层面
王刚代表有条不紊地给记者罗列出了四组数据,他说数字最能说清楚问题的本质。第一组是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高能耗建筑比例高,使得建筑节能面临巨大压力。综合建筑规模和产品产量推算,目前我国Low-E节能玻璃普及率偏低。节能门窗的概念以白片中空玻璃的使用为始,而我国上世纪60年代着手研发中空玻璃,90年代开始运用于建筑;上世纪才出现Low-E镀膜玻璃技术。由此可以推断当前43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至少有100亿平方米建筑是采用单片玻璃做门窗,而至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没有采用Low-E中空玻璃;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采用节能玻璃的比例不到50%,这样计算,我国节能玻璃的使用率不足1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建筑能耗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潜伏巨大能源危机。第二组是据测算在我国建筑能耗中,通过门窗传热能源消耗约占建筑能耗的28%,通过门窗空气渗透能源消耗约占建筑能耗的27%,总计门窗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5%,而建筑幕墙造成的能耗更占到整个建筑物散热量90%以上。第三组是按全国每年新安装门窗约4亿平方米测算,如果均采用Low-E节能玻璃,与普通中空玻璃窗相比,每年可节能870万吨标煤,减少NOx和SO2排放8万吨,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2100万吨,也就是说,4亿平方米节能门窗16个月的节能量就相当于我国浮法玻璃行业1年的总能耗量。第四组是“30%×50%×70%=10.5%”。意思是:全社会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过门窗流失的;采用节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以节约建筑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70%;我国既有建筑若都用上节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全社会能耗可降低10.5%。如果既有建筑改造成采用了节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等材料的被动式建筑,可以节约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92%,那么全社会能耗就可降低27.6%。推广节能玻璃的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这四组数字相互关联,清晰地勾勒出了节能玻璃在建筑节能与国家能耗降低之间的纽带与节点的作用。
节能玻璃立法的依据
随着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们对建筑外观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窗户的尺寸要大,甚至部分建筑完全采用玻璃作为幕墙以满足采光的要求。同时人体对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如温度、湿度、通风的调节等。王刚代表说,这些要求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有责任通过创新、创造不断实现和满足这些社会需求,这也是我们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实践。
王刚代表说,对节能玻璃推广使用立法在国外已有成功成熟的案例,并非自己臆造出来的。他举了德国推广节能玻璃的例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德国通过政策推动和标准引导推进Low-E节能玻璃普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德国的《建筑保温规划》、(Wschvo法规)、《能源节约法》(EnEv)等对建筑玻璃性能和使用达标提出强制性要求,并与税收挂钩,特别是新能源法的实施,对Low-E玻璃推广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德国建筑Low-E节能玻璃普及率接近100%,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为90%,美国达到了91%。
在我们国家节能玻璃在降低社会能耗上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因为它与普通玻璃价格的差异,注定了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开发商不会主动使用,加之业主对节能玻璃的节能效果还没有足够地认识和迫切地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的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建筑透明围护结构(含外窗和玻璃幕墙)较低的热工性能要求早已过时,同时还缺乏对Low-E节能玻璃的技术规范和生产使用规范。因此,大部分地区在对建筑物进行节能验收时,只针对整栋建筑的节能指标进行评估验收,并不对玻璃门窗进行单独节能验收,尤其是窗框的节能参数混乱,框与玻璃的面积比在计算评估时取值的随意性较大,从而使得大量民用建筑中的门窗能耗指标居高不下,导致目前玻璃门窗成为建筑节能中的最薄弱环节。
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城市发展要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并提出要推进节能城市建设,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并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王刚代表特意从网上打印了一份《意见》,他说这是比较系统、全面地从国家层面对城市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要仔细研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建筑比重达到50%,并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并最终迈向超低能耗。2014年住建部和工信部出台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政府投资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应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国家相关部委还先后发布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等,虽然覆盖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评价等环节,但在王刚代表看来,这些标准和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执行细则,更缺乏评价考核的机制。
节能玻璃立法的思路和建议
对于节能玻璃如何立法,王刚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一是要出台强制使用Low-E节能玻璃的专项法规并加强监督执行。一方面要在提高整窗K值标准的基础上,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建筑门窗设计标准中必须使用Low-E节能玻璃。要明确规定在城市的所有新建住宅、公用建筑、旧房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建筑门窗中必须强制性地使用Low-E节能玻璃;在广大农村新建住宅中鼓励推广使用Low-E节能玻璃。同时,明确规定建筑节能验收标准中必须将窗玻璃使用Low-E节能玻璃纳入验收标准,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新建项目不准竣工验收。对于使用了Low-E节能玻璃的以实际使用面积予以补贴,补贴资金由国家从节能专项资金中切块,由住建设部及各省建设部门掌控与实施,国家财政部负责划拨与监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节能75%的标准,已实行节能75%标准的城市和重点地区通过立法强制执行节能90%的标准。同时,明确节能75%标准地区必须100%采用Low-E节能玻璃,节能90%标准地区必须采用双银或三银Low-E中空玻璃。第三方面是鉴于我国与发达国家节能90%以上标准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同时国家目前在部分地区推行被动房,建议与被动房节能推广应用相衔接,被动房节能必须采用三玻两腔体Low-E中空玻璃或真空复合Low-E中空玻璃,玻璃传热系数至少达到0.8w/(m2?K),满足被动房透明部分玻璃要求。
二是发布实施建筑用隔热玻璃技术规范,规范Low-E节能玻璃在建筑上更加科学合理使用。为推动和引导市场正确使用Low-E玻璃,获得最佳节能效果,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制订了《建筑用保温隔热玻璃技术条件》,首次将建筑用节能玻璃按性能分为保温型玻璃(BW)、隔热型玻璃(GR)、保温隔热型玻璃(BG),首次根据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国情给出了不同的选用和组合设计方案,将有助于建筑施工择优使用和合理使用。为此,建议由住建部联合工信部尽快发布实施《建筑用保温隔热玻璃技术条件》,用于指导和规范建筑节能玻璃的使用,促进Low-E节能玻璃的推广应用。
王刚代表说,德国在20多年前有了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之后的十年时间应用率达到40%,出台强制性法规之后的三年时间提高到了80%,现在已经达到100%,发达国家推广节能玻璃的实例坚定了他一个观点,那就是但凡建筑节能做得好的国家,都是法规制定比较完善落实比较到位的国家。他说,多生产节能玻璃、大力推广节能玻璃应用,以此来监督、推动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也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实际的履职尽责。
今年的全国“两会”王刚代表对自己的建议更加有信心,他说李总理在去年曾经为一些部门政策落实不到位“拍过桌子”,他也更有信心监督自己今年建议的反馈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