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引发各界代表人士的热议。而如何提高中国制造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成为值得探讨的热点话题。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消费形势背后折射了"中国制造"的尴尬,更凸显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平板显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面板产能占全球25%以上,且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和设备受控于美、日、韩企业,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90%以上的设备、70%以上的零配件和关键材料依赖于进口,严重威胁产业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李兆廷指出,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平板显示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未来信息产业制造强国的目标是,新型显示产业形成具备较强技术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拓展新型显示规模应用领域,并在上游材料和装备上设立专项基础工程,引导形成重大技术突破,提升国内对材料供给的保障能力,实现在光电显示领域内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手打造光电显示领域巨头企业的当家人,李兆廷认为,当前形势下,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如何以寻找特质点的特色竞争代替规模化竞争,如何对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寻求新的源动力,如何以生态集群的思维去发挥好各配套材料企业的产业角色,协调进步、共荣共享,通过逐步的积累达到领先地位,这是平板显示产业企业的共同课题。
随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产业影响力和关注度也随之增长,在产业幼稚期未顾及到的产业链问题,已成为全行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关键,特别是上游配套材料领域亟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平板显示行业来说,当前的一个主要机遇是,平板显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对印刷显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的高清、柔性和尺寸规格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李兆廷认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处在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提升产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质量。
在推进平板显示产业配套材料"中国制造"的进程方面,李兆廷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体来看,李兆廷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从政策上支持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产业发展。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集中力量开发产品,积极寻求市场突破,改变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的劣势地位;通过补贴、贴息等手段,或通过基金投资等间接方式,对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的发展予以支持,提高国产材料的配套比例,实现高世代玻璃基板、偏光片等主要平板显示配套材料的中国制造。
二是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推进产业链整合。积极推动平板显示配套材料、国产化设备供货商的密切配合,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鼓励建设专业显示园区。在人才、土地、市政、投资环境上大力支持,使平板显示材料的国产化覆盖率稳步提升。坚持面板企业与配套材料企业并重发展,提高新型显示关键材料的本土化配套水平,加快形成自主发展能力。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吸纳配套材料企业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成果共享,打造"国产国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重视支持前沿技术的储备和研发。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高速发展给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带来技术发展的黄金期。为保证我国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建议政府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实现国产化替代,营造尊重创新、注重实践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加强对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帮扶力度。在基础研究、行业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行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努力打破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壁垒,实现国内平板显示配套材料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