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logohttp://www.chinaglassnet.com
1902tophttp://www.chinaglassnet.com/magazine/2023323/44970.html
首 页 专题报道 热点新闻 玻璃期刊 市场动态 统计数据 企业资讯 国际动态 玻璃专利 技术交流 标准规范 政策法规 建筑玻璃 电子玻璃
上市公司 高技术玻璃 门窗幕墙 汽车/高铁 经济资讯 辅材与设备 低碳/绿色 太阳能 建筑/房地产 知识窗 会展信息 供求信息 企业黄页 关于我们
玻璃行业冷对“一带一路”
类别:热点新闻  日期:2015-5-12  来源:  点击率:14652  打印 关闭


    玻璃企业“走出去”为何慢半拍?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这一巨大“蛋糕”,产能过剩的基础建材行业钢铁、水泥等个个摩拳擦掌。

    与钢铁、水泥等上市企业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掘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市场,并主动曝光迅速成为“一带一路”概念股不同,这次玻璃行业显得出奇的平静,甚至有点慢半拍。

    上至玻璃行业协会下至企业,反馈的信息要不就是先等等再说,要不就是我们还没有花太多功夫来想这个事,抑或是我们也正在研究,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门在负责这个事,我们如何来对接呢?

    “玻璃企业‘走出去’热情不高,因为自己都没做好。”业内人士一语中的。

    也有声音表示,玻璃行业现在比较悲观,一方面产能过剩严重;另一方面“走出去”难度大,长期亏损、实力不强的玻璃厂有可能还没到国外市场就死在了路上。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从产品结构看,普通浮法玻璃产能过剩、优质浮法比率偏低,仅为35%。此外,玻璃的加工率仅为40%,而世界平均水平约55%,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这导致我国每年还要进口不少高科技玻璃产品。

    从组织结构看,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玻璃行业总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生产过度分散。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张佰恒就曾针对中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表态,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所需的时间可能不止5年。

    而至今距张佰恒表态时间不过一年。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何玻璃企业面对“一带一路”大市场提不起劲来。内忧没有解决,何谈出走?

    此外,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通报的今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指出,今年一季度,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产量下降,效益下滑幅度也较大。

    从效益情况来看,平板玻璃的利润同比下降了26.6%。受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严重过剩的困扰,玻璃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且下滑幅度较大。

    玻璃行业的寒冬还远未结束。

    玻璃行业 冷对“一带一路”

    撬动万亿级市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玻璃行业面前似乎难以指望其效果明显。

    “行业不是很景气,(关于‘走出去’的话题)暂时等一等。”5月7日,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佰恒婉拒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就玻璃行业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大战略提出的采访。

    一位跑口玻璃行业的媒体人与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交流时表示,现在产能过剩的基础建材行业钢铁、水泥企业动作比较多,玻璃行业相对较少。

    早年成功出走美国市场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提醒业内企业,“走出去”第一个要树立风险意识,要知道走出去的风险在哪里,没有弄清风险,千万别动。金晶格林在运筹帷幄的“出海”路线当中,考虑最多的也是海外风险,政局稳定不稳定,劳务稳定不稳定等。

    热情不高

    “目前,国内玻璃行业比较悲观,产能过剩严重,特别是附加值不高的浮法玻璃。很多玻璃厂不景气,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估计今年还要死掉一批。”5月8日,刚从浙江杭州参加完2015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的一位玻璃企业负责人如是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玻璃行业装备发展中心主任郭涛介绍,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共计投产31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总产能为11.28亿重箱/年。其中,在产生产线246条,产能为9.41亿重箱/年;停产冷修生产线66条,产能为1.87亿重箱/年。

    来自今年1月份的玻璃行业相关数据更是不容乐观。1月全国共有6条生产线停产冷修,同期仅有一条冷修生产线复产,实际产能利用率降低。1月末,全国浮法玻璃产能利用率为74.31%,同比降低8.8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依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对全国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报数据综合统计,2015年一季度全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1.94亿重箱,产量、销量和价格均同比下降,而库存反而持续增加。“对于玻璃行业的运行情况,用一个字来概括是‘难’,再加一个字还是‘难’,加在一块儿是‘难上加难’。”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一方面,我国玻璃行业总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实际产量也相对过高;另一方面,市场对其需求量却在逐渐下降,企业效益不佳。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支招,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来消化过剩产能。

    张佰恒曾在去年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年度会议上也指出,在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上,要以本土化发展为主转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走出去”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经营。

    然而,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玻璃企业率先“走出去”的并不多。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已落实在尼日利亚和埃及投资建厂。其中,在尼日利亚建成的生产基地为该国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年内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在埃及将主要生产彩色及镀膜玻璃产品,预计年产量将为18万吨。

    去年,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7700多万港元收购位于马六甲的土地兴建玻璃生产厂,预计总投资达15.6亿港元,希望通过在马来西亚投资,打入东盟市场。

    来自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玻股份”)控股子公司——北京北玻安全玻璃有限公司除承接苹果公司订单外,也为阿布扎比机场(ADIA)工程提供合同总额约为9000万元的建筑特种结构玻璃和节能玻璃。

    而另一家中国玻璃企业巨头,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玻集团”,)目前在“一带一路”上的动静却并不大。近日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北方工业(是南玻集团创始股东,国际工程承包为其主要业务之一),有信心将南玻集团引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为南玻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发展机遇。

    “不难看出,真正‘走出去’的玻璃企业其实不多,热情也不高,因为玻璃厂投资都比较大,产品利润也很薄,去国外风险还很大,没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难以跨出这一步的。”一位浸淫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直言不讳。

    挑战巨大

    不过,也有一些新型玻璃企业表示看好“一带一路”市场。近期,金晶(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格林京丰防火玻璃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山东金晶格林防火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晶格林”)就与防火玻璃市场需求旺盛的俄罗斯接上了头,积极掘金“一带一路”市场。

    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唐健正也表示,看好国外市场,因为随着欧美建筑节能标准越来越高,真空玻璃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进无疑对产能过剩的玻璃行业来说是有利的事,但怎么才能真正搭上这趟‘顺风车’也很考验人。”金晶格林总经理宋丽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她进一步解释说,哪些国家玻璃市场需求大,风险系数小,这都需要细致调研和考察,不是说出去就出去。此外,怎么个走出去法也很讲究,是投资建厂(全资还是合资),抑或技术转让,还是出口外销等,要综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外市场需求特点来定。

    曹德旺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世界那么大,有中东、阿拉伯地区、欧洲和美国,以及南美和非洲,到底想要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对那个地方了解多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地缘文化、政治文化、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这些都需要深入了解。

    这与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史蒂夫·施瓦茨曼)的观点一致。他表示,中国企业不管是走出国门去采购还是投资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如果不了解国外市场规则,很容易遇到麻烦。

    宋丽也坦言,去国外建设玻璃厂投资很大,因此一定要对当地市场需求判断准确,一旦需求跟不上,那收回成本就很困难,更不要谈收益了。

    据悉,建设一条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最少要投资2亿元左右,前几年国内市场行情好,2年可以收回成本,但如今中国基建以及房地产等需求不那么大,情况就更不乐观了。“现在大家走出去,没有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浮法玻璃附加值不高),很难卖出高价。”

    但附加值高的产品就不一样。她以防火玻璃为例,防火玻璃只有欧洲少数国家做得比较好,其他国家很少生产,这意味着东南亚、中东以及以进口为主的欧洲国家都蕴含着重大机遇。目前,金晶格林正通过国际中间人与建筑市场防火玻璃需求量大的俄罗斯政府相关方洽谈。

    “欧洲60分钟的防火玻璃售价5000元/平方米,但同等性能我们可以做到1500元~1800元/平方米,价格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走出去’。”宋丽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不过,她坦言金晶格林“走出去”的具体方式和商业模式也正在摸索。

    国际玻璃协会主席、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表示,以往走出国门为国外做工程总承包,工程投产后则服务结束,不能共享生产线投产后的收益。他建议国家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国家资金以参股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交由走出去企业代管,待项目投产盈利走向正轨后,再择机退出。



玻璃工业网
相关新闻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玻璃工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玻璃工业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连接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聚玻网  中国环保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玻璃英才网  中国玻璃人才网  华夏玻璃网                                                                                                                                                                                       

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承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玻璃信息研究中心
电话:010-65762696            E-mail:chinaglassnet@163.com
京ICP备06011358
Copyright © 2010 itibm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玻璃工业网版权所有